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公务员热的背后是“抢”的心理

发布时间:2015-05-06      来源: 任君    点击:

公务员热的背后是“抢”的心理
          4月25日,陕西、湖北、湖南、重庆、内蒙等19个省、市、自治区同时进行公务员考试(笔试)。据悉,陕西、湖北、湖南均有10余万人参加了这次考试,其中陕西、湖北报考人数均超过了往年,武汉考点周边的宾馆旅店全部爆满,一些考生不得不在考点周边支起帐篷过夜。(2015年5月6日人民网)

          这则新闻出来后很多人在议论原因,其中有一篇《四因素致使“公务员热”难以降温》分析的头头是道,哪四个因素呢?文章作者认为一是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二是一些高校盲目扩招;三是一些用人单位故意设置障碍;四是越来越清朗的政治生态环境。笔者看了后觉得文章分析貌似有道理,实际上没有找准问题的关键。 

         首先,所谓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不会是公务员热的原因。什么是官本位?是指在封建社会,王侯将相,官分九品,整个社会纳入国家行政系统的体制结构,所有的人、所有的组织和部门,都分别归入行政序列,规定其等级,划分其行政权限,并最终服从统一的行政控制。众所周知,大多数90后大学生的特点是追求个性鲜明,崇尚自我价值,有有强烈的民主意识、创新意识。这样一个群体特征,对官本位思想是对立的,怎么可能是因为官本位思想而去报考公务员?

        其次,一些高校盲目扩招也不会是公务员热的原因。诚然,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但是公务员热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而2005年以前哪里听说公务员热?不过那个时候流行一个段子:沿海发达地区民营企业众多,地位高的是私营企业主,公务员的地位不高,所以家长教育子女的时候会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只有去当公务员!”
        第三,一些用人单位故意设置障碍也不是公务员热的原因。文章说“一些用人单位故意设置障碍,或者受编制、岗位所限,专业人才根本进不去。一些鼠目寸光、私心较重的领导,宁愿用关系户,宁愿用临时工,也不用专业人才、正式工”,笔者认为这种现象是少数,大多数单位对人才都是求贤若渴,很多单位每年都要到大学里面去招录急需紧缺专业人才,许多专业人才都愿意选择能发挥特长的职位,而不愿当公务员。况且,现在即便是事业单位人员也是凡进必考,不是笔者所说的想用谁就用谁。

        第四,越来越清朗的政治生态环境也不是公务员热的原因。文章特别强调了的政治清明是指“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明显少了,只要真正有本事有能力,考取公务员还是大有希望的;考取了之后,只要遵纪守法,严格按制度办事,在公务员岗位上还是很有前途的。”笔者认为,文章对政治清明的阐述没有错,但是公务员热至少是十八大前就开始的吧?那个时候公务员热与政治清明有关吗?

           我们国家的特点就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除了公务员热而外,还有很多人头攒动的场面,比如,抢火车票、抢车位、抢公交车座位,甚至抢购房产、抢购黄金、抢购奢侈品,等等。并不是抢的东西有多好,而是“僧多粥少”,抢到的就有饭吃,没抢到的就饿肚子,这才是公务员热的真正原因。新闻中报道的陕西、湖北、湖南等地公务员热,这几个地方都是中西部地区,而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有新闻报道一些公务员岗位无人报考,也能印证这一点。
所以,要让公务员热降温,最终要靠发展。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达了,各种就业创业机会就多了,大学生就不会是千军万马走公务员这个“独木桥”了。(任君)



--
姓名:左仁军,单位:中共四川省三台县委组织部,联系电话:0816-5336883,手机:18781130003,QQ:28802243,邮编:621100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