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观察】平度之后,“血拆”能否真正破局

发布时间:2015-04-26      来源: 杨让宁的法律博客    点击:

 

以前,胆子肥而敢于恶性拆迁的,那多半是押注于法律“办不了我”。但平度“3·21”征地纵火案则仿佛在提醒那些敢乱来者最好事先掂量掂量后果——万一,被办了呢?又能承受得起吗?

 

文 | 杨让宁

来源 | 杨让宁的法律博客

 

据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官方微博消息,备受关注的山东平度“3·21”征地纵火案在开庭审理近半年后,昨天公开宣判。王月福被判死刑,杜群山、李青被判无期,其余四人均被判有期徒刑。

 

门户网站把这一新闻大都置于重要位置,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也多有转载和议论,这一案件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可见一斑。确实,此案一曝出就震惊了全国,舆论哗然,新华社报道中更是直言“这场因征地而起、以命案告终的悲剧,堪称涉地违法犯罪问题集中爆发的‘五毒俱全’的标本”。

 

此后,当中央巡视组巡视山东,山东在对外通报中央巡视组的巡视意见及整改情况中,也特别把此事列入“关于部分基层干部作风简单粗暴,干群关系紧张问题”所在项,并表明包括副市长在内12名责任人受到处分。在接下来的纵火案审理阶段,青岛市中院通过官方微博全程直播,可以说,这一案件从曝出到一审宣判,一直都未能走出上上下下以及舆论的视野。某种意义上,人们就是等待着一审宣判,就是要看法律能否兑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掐指一算,平度“3·21”征地纵火案发生马上一年了,现在,涉案者要为一年前造成1死3伤的恶性征地拆迁事件付出法律代价,其中,1人死刑,两人无期,这样的惩处不可谓不严厉,而或许正是这么严厉的判决,使得舆论“无话可说”,而更多认为这是法律的硬气和公正,似乎只有辩护律师独独表达着不同意见:“幕后指使者的判决不应该轻于王月福。”

 

需要说明,这并非终审宣判,有人已当庭表示要上诉。所以,从法律程序上,此案的最终结局可能还有一定变数。不过,就一审结果而言,司法向违法拆迁亮红牌,并庭审全程直播,基本上体现了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之于我们当下共同面对的拆迁困局来说,算得上是“中国好声音”。

 

尽管不能排除平度“3·21”征地纵火案的公正处置,与案件自身的影响力太大不无关系。但,一审判决,配得上人们对于司法在强拆案件处理上的公正期待,这在当下,甚至难能可贵。虽然个案的公正,并不会立即彻底带来全局的改观,但此案的信号意义,或许不容抹杀。

 

这些年,随着各地不断掀起拆迁,拆迁纠纷乃至恶性拆迁不时发生,人们期待着拐点。从这个意义上,平度“3·21”征地纵火案的一审宣判,最直观的意义,就在于强拆者“这次栽了”,还“栽得不浅”,这难免会对整个恶性征地拆迁有所震慑。以前,胆子肥而敢于恶性拆迁,那多半是押注于法律“办不了我”。但平度“3·21”征地纵火案则仿佛在提醒那些敢乱来者最好事先掂量掂量后果——万一,被办了呢?又能承受得起吗?

 

一次顺乎民意的判决,会让法律的公众印象加分。特别是,倘若放置于宏观大背景下,去年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明确把拆迁纳入可诉范围,这可谓标志着法院对征地拆迁纠纷自此“敞开大门欢迎你”,但,法院过往毕竟“坐视不管”甚至有过“助纣为虐”,而此次平度“3·21”征地纵火案,则使得公众能够相信法律,这有助于改变司法的公众印象,从而引导拆迁纠纷回到法律轨道上平和解决。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