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忏悔”能否深刻警醒?
发布时间:2015-04-26 来源: 伍文 点击:
次
沉重“忏悔”能否深刻警醒? 近日,中纪委官方网站推出“忏悔录”的全新栏目,刊载官员悔过书,起到“沉重的忏悔、深刻的警醒”作用。这项举措引发社会关注。(新华网,
3月24日)
近日中纪委再推出全新栏目“忏悔录”,刊载落马官员悔过书,旨在起到“沉重的忏悔、深刻的警醒”的作用,引起舆论强烈关注。
前段时间中纪委被评为社会最大正能量,从严反腐、执纪问责、正风肃纪,从对违反党的八项规定、六项“禁令”、触犯“四风”、腐败等问题的典型案件的点名通报式曝光,到相继推出每月e题与网友互动到邀请名家作客畅谈反腐,再到如今“忏悔录”推出,中纪委的每一手笔都是大动作,极具震慑,不但对各级干部是强大的心理震慑,也吸引着越来越多普通人参与,畅谈看法,提供建议,发挥监督、举报作用,成为“全民反腐”的一份子。
无疑,“忏悔录”最大的目的在于震慑当下执政者,无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必须懂规矩、守规矩、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为官,时刻铭记党的宗旨、坚定政治信念,保持政治头脑清醒度,不论受到何种诱惑,万不能踩“带电高压线”,触犯党纪国法,否则得不偿失,不但身败名裂、前途尽毁,后半生在耻辱和社会的唾弃、攻击中度过,甚至连起码的人伦亲情也难享受。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官员的政治生命相对更加短暂,如何有短暂的政治生涯中做出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对得起自己的实绩,在退休之际,当回忆从政之路,能立于天地之间,皆无愧于心?想必落马官员多是不空想这些的,也可能不屑于想这些。
“忏悔录”以一起起腐败典型深刻揭示了落马官员从“公仆”到“公敌”的演变历程。虽然一封封忏悔书或沾着悔过的泪水,或是讲功劳多企求同情、宽大处理的,从中不难看到落马官员腐败的演变实则是因权力观的扭曲、价值观的颠覆、政治理论修养的荒废、廉政自律的漠视,权力监督机制的形同虚设。
沉重“忏悔”能否深刻警醒?作为舆论中最大的正能量,中纪委的招牌,“忏悔录”的吸引力和宣传力不容置疑,必能在各级干部中起到强大的心理震慑和警示教育作用。事实上,类似的警示,诸如进行反面典型教育专题会议、播放廉政教育记录片、带干部直击腐败官员审判现场,其震慑、警示作用未必不如“忏悔录”。沉重的“忏悔”或能深刻警醒安分守己者,对于那些顽固腐败势力却未必起到作用,仍须各级纪检监察以铁血手段重拳猛击,一方面要持续“打虎拍蝇”,另一方面要完善制度环境、构建良好政治生态。
作者: 伍文
联系电话:
13458011077
地址:
四川省三台县
邮箱:
621114
邮编:
wugw5.ok@163.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