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普这条战线上,有两条道路,一条是鹰派科普,一条是鸽派科普。顾名思义,鹰派就是用尖喙利爪为手段,啄着你、叼着你、抓着你,让你要怎样怎样,在文字行为上,则是大量的数据分析、引经据典、论证分析,最后丢给你一个沉沉的结论,要你如此这般的去做;鸽派呢,恰恰相反,它没有尖牙利爪,只有咕咕咕咕地絮叨,只有围绕在你周围的踱步,它希望这种改变是你自发的,而不是被强迫的。
说白了,这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是否对别人形成干预。比如面对意念或气功移物,你选择是冲上去一顿劈头盖脸、醍醐灌顶,然后采取行动对别人予以纠正,还是选择以别人能懂方式进行解释,如若不行,那也得尊重你的权利,毕竟每个人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哪怕你选择愚昧,只要不影响别人就好。
在政治上,其实也有鹰派和鸽派,前者中,那些自认为掌握这个世界真理的精英们会发出对他人的干涉,比如父权式的立法,“这是我为你考虑好了的,我对你好,你为何还不识相?”;而后者中,比如保守党,比如保守党里更为保守的茶党,他们坚持保守的自由原则,让这个社会充分的在每个人的选择和博弈中渐渐发展,让这个社会因每个人的选择而充满自由的活力和多样性,而非指令和计划所带来的无生命的机械和单调。
如果在法律思想上,也有鹰派和鸽派的区分,那么徐徐君觉得自己还真是鸽派的。因此,对于柔软地徐徐君来说,遇到在当下根本解决不了的问题,咱往往绕着走,不会去和它发生正面的冲突,咱既不会像誓师一样拍着胸脯说“拿不下来提头来见”,也不会在问题面前给出个解决的期日,更不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未来的聪明人多着呢,他们总会根据他们所在的那个时代提出解决的办法。
可能,你会批评徐徐君,说,这太消极,你太怂。如果是明知是鸡蛋碰石头的结果,我真认怂。那问题是不是不解决了呢?如果非要碰一次,那我也得等把石头化成沙子再去碰。
其实,咱们有很多小伙伴都无法回避的被这次改革所裹挟,并正为自己的未来而忧郁。有小伙伴告诉我,我进法院都十几年了,我只会干这份工作,而且好不容易熬成了法官,现在说改就改,这么多年来辛勤地加班、办案到底是为了什么?徐徐君听着也挺难受的,是啊,眼前的付出和回报,没成正比,然而这种比率真是这样算的么?
当什么不是当呢?只要我们热爱我们从事的工作,愿意为这个职业去探索,就行了,不必在意这个职业本身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名号、什么样的利益——分工不同而已。我们都说,杜甫是诗圣,鲜有人会拿他当过校检工部员外郎的职位说事,伟大的托马斯·杰斐逊的墓碑上赫然写着“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弗吉尼亚州宗教自由法令》的执笔人,弗吉尼亚大学之父,安葬于此”,而不是第三任美国总统这一名号。“万般带不走,只有业随身”,所有的头衔你是带不走的,而能让别人记住的,是您在您一生中做过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干什么不是干呢?在科学史上,有很多外行进入到一个新领域作出重大发现的故事。其实,在法律这个圈子也是这样。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停地找寻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都在不停地进行着选择,对过去的那个自己不断地进行着修正。只是你在做着当下这份职业、工作的时候,你有没有尽情地区享受、挖掘它,有没有像一个小孩儿那样去不停地观察和发现这个世界。如果当你认为,某种东西是永恒正确和伟大的时候,也许你已经老了,也许你有了那个无法舍弃的利益,被一些固有的认识和观念所裹挟住。也许过不了多久,你就会被那些正在拼命成长的孩纸们给推到历史边缘。
也许我们的法官和检察官们会说,说得轻巧,这涉及到每个被改革的人的切身利益。
是啊,这确实涉及到我们的切身利益。然而改革真的会隔断我们的利益么?如果你早就有自己的定位,早就知道自己的水平在市场的定价,早就有自己的打算,你会因为组织的变动而影响到利益么?
拿百度那么大一个组织来说,里面的员工,有的是别的企业的老板,有的是别的企业的顾问,有的甚至是上市企业的CEO、合伙人。然而百度为什么能留住他们?难道是百度害怕竞争,难道是百度害怕他们跑路?
因为利益。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留在百度,就这么简单,哪怕自己已经算行业内比较牛逼的人物,哪怕他们早就能独当一面、呼风唤雨。
换句话说,你想留,有你留下的理由,你想走,也有你走的理由。你说你想当法官,如果你用自己的能力在市场中形成了自己优厚的定价后,还依旧如此坚持,愿意投身到法院这个组织,那恭喜你,你确实应该作法官;如果你仅仅是为了那每个月涨起来的津补贴,仅仅是为了一份安定,仅仅是为了把自己关起来不管这个市场正在发生什么,那么恭喜你,等以后那些律师、老师想当法官时,你依旧得给他们让路。如果以上都不是,你有你自己继续做法官、检察官的理由,说明你真的知道了自己的利弊,——在你的价值体系内,留在组织是最佳的选择。
在回顾历史中每一次改革的过程中,那些鲜活的生命留下的实践和经验不断地在向我证明一个道理:一次看似正确的突兀的建构,往往不如渐进的发展和前行;一段看似辉煌的建构表象,其往往经不起社会历史的检验和解构;一次次道德的感召,往往经不住人性的考验和推敲;一种看似强大的集体尝试,往往不如个体自由选择来得真实和有效……
而面对未来的那个不确定的东西,我们每一个深处改革浪潮的人,真的没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心思去思考改革本身会给自己的带来什么。作为一个人,我们似乎更应该思考,这个世界上那些属于你自己的东西和自己的路,而只有那个东西和那条路,是我们应该去守卫和坚持走下去的。
无论那个改革的结果如何,作为一个见证者和体验者,我们将拥有别人全然无法感受的东西,这只会属于你,几年、十几年之后,也许我们会回过头来重看这段历史,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是有问题的,什么是不该做。而我们终将老去,当我们面对未来那帮我们必将面对的年轻人时,对于那些我们认为不该做的,希望能在我们这里一刀斩断。
好了,让咱们用一个字来结束本次的评论:
——背朝过去,我们能有所交代;面向未来,我们得有份谨慎;立足当下,我们得有份担当。当我们不知道自己最终将滑向那里时,用心地去感受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并做你认为对的选择,做你认为当下最应该做的事,多交几个有爱的朋友,多读几本有趣的书。
有人问,徐徐君,每天你哪有时间看书和写东西呢?其实徐徐君想说……,徐徐君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啦!但是呢,每天哄完孩子入睡以后,就是徐徐君读书和写作的时间。为什么要垫根凳子呢?因为把脚垫高,才能让然然君躺在腿上,解放双手,以便翻书和旁注啦。但是,就是这样,每过一个半小时,还得起身走走,因为脚会被压麻……
徐徐君平日里要读到凌晨,接着写到凌晨2点,接着睡4个多小时起床,接着写和校稿、发公众号。每天的生活,大概就是这样,没有什么新意的,连抱着孩子都在读,很无趣吧?但这也许就是咱们中国许许多多小小小法官的一个缩影。为了法治和实现公平正义,我们真的很努力,真的……
别忘了,你身边有我这么个为您读书的说书人。不论改革将把你们带向何处,徐徐君始终都在这里,并借着这个微信公众号平台坚定地站在你们的身旁。如果咱们只是匆匆擦肩的过客,我希望你走的幸福美好。
让我安静地陪着你,柔软地向你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