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二门
来自不二门诗文选
大凡了解马克思的人,都知道马克思写过一篇文章,叫《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现在,我把他的题目换了一个字作自己的题目。我的一整个青年时期,十分崇拜马克思,理由很简单:他是同情穷人的哲人,并且主张人人平等。这与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主张众生平等,似乎异曲同工。不过,它们的实质却天差地别。前者主张通过革命的手段,达到形而下的平等;后者宣说形而上的平等,同时认可形而下无法平等的事实。正因为形而下无法平等,各有前因,释氏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法雨普施,润泽群迷。虽说这些是题外话,却非可有可无,因为假如没有这样的缘起,我就不会产生联想去写这样的文章,而且下面的大段引用来自马氏,根本见地又受释氏的影响。
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最后部分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是默默的,但她将永恒地存在,并发挥作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段崇高的、诗歌般的激情表达,影响了过去一整代中国共产党人,但在当下社会好像没有市场了。最近一二十年,多数国人只为金钱而感动而奋斗,不会为诗般的激情和哲理的光芒所倾倒。
好吧!不高谈,那就低论吧!讨论一下“青年在选择职业前的考虑”——最低的考虑——
一、学点崇高,好谋生。
这话的反题是:不要崇高,只要谋生。乍一看,这反题很朴素,很有道理,其实不一定有道理。你干吗把它们分开呢?难道一讲谋生就一定要下流吗?下流,不好谋生哦!所以,儒释两家特别强调首先把人做好;人做好了,自然好谋生。万不可被社会上一时的暴富现象蒙骗了,那是瞎猫碰着死老鼠。所有的老板都希望属下首先要诚实信用,尽管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自己不诚实不信用。目前,全社会已经开始重视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如何做人。倘若不自觉培养自己的做人学问,将来恐怕要落伍了。一落伍,混饭吃就难喽!
二、学会技术,好谋生。
光拿那些无用的高文凭,那是自己误导自己。如果没有实际的技术本领,那文凭要发霉的。靠高文凭通向阳光道,凤毛麟角;依一技之长过独木桥,多如牛毛。孰优孰劣,不言而喻。学会一项技术,又有人品,哪里不好谋生呢?海阔天空任你游!假如老板不要你,你不会自己创业吗?没有资金,可以想办法,凑个万余元,从小做起,再谋其大,自己也就成了老板。永远要记住:劳动光荣,寄生可耻。
三、勿学吹牛。
什么专业是吹牛的专业?那就是文科,特别是文学。如果做人功夫不到火候,文学就会让你既吹牛又孤傲,结果你会饿死,因为你不肯去讨饭,不饿死才怪!过去,鲁迅弃医从文,那是鲁迅的事,是那个时代的事,与你何干?有几个科班出身的人成为文学批评家,靠批评吃饭?几个人又成为作家,靠虚构吃饭?现在是到了反过来的时候,可以弃文从医,从商,从农,从工。当你有了谋生的手段,活了下来,再搞文学,再立志写作,绝对不迟。要知道,古今中外名诗人名作家不是老师调教出来的。
四、小心法学。
就像学文容易吹牛,学法容易狡辩,而狡辩是没有出路的!注意,我说的是“容易”,并没有说一学就“易容”。法学毕业之后,如果找不到称心的对口工作,一生闷气,一糊涂,说不定就会利用自己的专长找法律的空子干坏事。再说,如果带着狡辩的习气去找其他普通工作,恐怕没人敢收留。
我们已经讨论了四种选择职业前的“最低的考虑”,现在可以回到现实中来。人,来到世上,绝非偶然,必有前因后果。既来之,则安之。安于做人的本分,上天自不会亏待你。
马克思的崇高论可做择业的底气,释迦的慈悲观可破择业的烦恼。烦恼日少,福慧渐增,还怕前路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