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资格的不干活,干活的没资格,这不是弄虚作假吗?质量出问题咋办?”记者采访中,不少乌市市民担心目前人证分离的情况会给建筑行业带来不良影响。
记者走访发现,由于存在缺口,几乎每个建筑公司都有“挂证”的情况发生。王乐告诉记者,大型公司凭借实力拥有更多有资质的长期从业人员,“挂证”只占其雇员的10%甚至更少,而中小企业为保级获得资质,挂证人员有时甚至在30%以上。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年鉴2014》上,记者看到,截至2013年,全疆建筑企业1123个,相关从业人员79.1万人。而记者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数据了解到,目前新疆全区注册一级建造师3577人,约占从业人员的0.45%,二级建造师38337人,不足从业人员的5%。
很多“挂证族”为规避风险选择“挂证不挂章”,即把证书挂靠到企业,但执业印章由自己保管,这样可以避免挂靠公司用章出图、招标。
但这样依旧存在众多隐患,如果持证人与证书挂靠单位出现争议,会直接导致持证人不能正常执业,而这种情形引发的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受理范围,申请人也不能寻求法律保护。
而更为严重的是,虚假“挂证”让“皮包公司”和“草台班子”轻易绕过门槛,人证分离,欺骗了公众,也埋下安全隐患。
新疆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杨富强说,“挂证族”不仅存在于建筑业,在医药行业也有类似的情况。建筑、医药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受证件监管、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清理‘挂证’行为任重道远。”杨富强建议,一旦发现“挂证”情况,相关部门应严肃处理。同时,逐步推进全国联网,堵住“挂证族”在企业“假注册”的漏洞。
新疆律师王开贵介绍,我国建筑法规定:从事建筑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执业资格证书,并在执业资格证书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持证上岗”是国家的硬性要求。按照法律规定,出租、出借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资格证书、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都是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持证者将面临行政处罚,情况严重会被吊销证书。
“如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或安全事故,挂证人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新疆律师赵云峰认为,持证人需要提高法律意识,相关部门也应该完善审查力度,完善相关法规,加大企业违规成本,严厉处罚个人、中介“挂证”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