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部门利益成为简政放权的“最后一公里” |
来源:中国网 字体:小 中 大 |
“我们的调查显示,部门利益将成为本轮地方政府改革的最大阻力,特别是在简政放权、激活市场和社会活力方面,尤其如此。”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25日在北京表示。(4月25日 中国新闻网) 由国家行政学院原常务副院长魏礼群主持的一个课题组,为了解基层对于行政审批改革为重点的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看法,进行了问卷调查,在问到简政放权、激活市场和社会活力改革中有可能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什么时,排在第一位的答案是:“部门利益作祟,有的把权力变成与民争利的工具”,认同此观点的有271人,占比近6成。笔者认为,调查问卷客观地反映了地方政府改革的现状,如何解决好部门利益,打通简政放权的“最后一公里”这对地方政府改革的成效至关重要。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曾经对中新社记者指出,近年来政府简政放权的力度虽然很大,但民众在具体办事的过程中没有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利好,对简政放权的效果感受不深。导致这种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政府“有效放权”不到位,一些真正与民众办事密切相关的事项没有取消。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况?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领导干部不愿意看到手中的大权旁落,不愿意放弃让自己部门“吃香喝辣”的机会,他们在简政放权中要么是能拖就拖,要么是阳奉阴违,致使简政放权难以取得群众满意的效果。 革别人的命容易革自己的命难,很多同志谈到地方政府改革是滔滔不绝,是大声疾呼,但一旦落实到自己部门的利益上,马上就躲躲闪闪,就很难下决心,导致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产生了“最后一公里”,让老百姓看得见,摸不着,感受不到,从而让地方政府的改革没有得到彻底的落实,没有真正地让广大就基层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人都是有私欲的,这是天性。一些地方部门手握权利不愿放手是容易理解的,但如果我们纵容这种行为,就会让地方政府的改革半途而废无疾而终,“四个全面”就可能成为空谈,因此各级党委在强化对党政干部教育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必须对违反简政放权相关要求的现象予以坚决查处,严肃追究责任,让这些同志放下部门利益,切实打通简政放权的“最后一公里”,助推地方政府改革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