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新华时评:摘掉“雷评”背后的“红顶”

发布时间:2015-05-24      来源: 新华网    点击:

新华网北京5月24日电(记者杨绍功、闫祥岭)为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江苏镇江从去年开始全面取消雷击评估收费,每年为企业减负高达上千万元。这无疑给当前清理“红顶中介”、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带了好头。但镇江取消的“雷评”只是“审批长征”中的一个项目,类似“震评”、“水评”等审批项目仍大量存在。

  “红顶中介”魔力从何而生?简单的中介服务,为何能给握有权力的协会或事业单位带来惊人的收入?就是因为相关机构狐假虎威,靠近“印把子”。一般来说,“雷评”等评估是项目建设的必备前提,其服务收费实行政府定价,服务机构是政府部门的下属单位,办事企业和个人多只能选择这些机构。条子、证书、执照、评估……项项中介服务背后都有政府部门的“硬顶子”,让居民和企业变成了“软柿子”。垄断性高收费之外,有的“红顶中介”机构甚至不提供服务也坐地收钱。例如南京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在没有提供任何服务的情况下,在9个月时间里对来办证的企业卡要高达2200多万元。

  “红顶中介”的危害性显而易见。中介服务本来是连接政府与市场的纽带,发育成熟、运转有序的中介服务体系,不仅是企业办事的有力帮手,更是政府简政放权的重要抓手。但“红顶中介”借助政府部门的权力和垄断地位,极易成为个人和企业的“绞索”,阻碍改革深化,蚕食改革红利,不利于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红顶中介”长期存在,根子在于有些部门贪恋权力。一些部门长期存在管控思维,对市场不信任,面对改革一心想着搞左右腾挪的“花活儿”,在改革中做表面文章,看似减少审批事项和流程,私下里却操控“红顶中介”搞利益输送。于是,简政放权左手放出去的审批权限,又通过“红顶中介”的右手拿了回来。

  清理“红顶中介”,最终要靠“权力清单”管住看得见的手。从中介服务收费定价市场化到主管部门与中介服务脱钩,政府部门不能继续在中介服务中浑水摸鱼、寻租自肥。打碎“红顶”首先要以“权力清单”给政府部门立好行为规范,并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其次要推动政府与相关中介机构分设、人员分开、职能分离、财务分账,让中介机构真正成为依靠市场生存、接受市场评估的服务主体。只有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中介服务才不再是“泥水一团”的灰色地带。

  改革必然带来利益关系调整,全面深化改革必然触动长期形成的旧有部门利益格局。越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各级领导干部越应从改革大局出发,自觉服从改革大局、服务改革大局。只有勇于自我革命,彻底清理“红顶中介”,才能治愈沉疴,切实推动改革深化。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