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简政放权回头看:群众还有哪些不满意?

发布时间:2015-05-14      来源: 新华网    点击:

(中国网事·锐话题·关注简政放权之一)简政放权回头看:群众还有哪些不满意?

  新华网北京5月13日新媒体专电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是本届政府开门办的第一件事。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这一重要改革的“先手棋”,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两年多来,国务院相继取消和下放8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改革成效不断显现,极大地释放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但当前还面临着如何理顺“最先一公里”、落实“最后一公里”和破解“中梗阻”等问题。

  “群众满不满意,实践效果如何”是检验简政放权成效的重要标准。记者采访梳理,进入“攻坚期”的改革过程中老百姓还有哪些不满意?

  不满一:某些部门“放责不放权”“你放他不放”

漫画:恋。 新华社发 徐骏 作

  一些地方干部向记者反映,简政放权改革推进两年多来,仅仅从数字上看,各类审批权下放已经很充分,但无论是在国家部委层面还是省级层面,动辄上百项的权力下放,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水分”。

  湖南省一位县委书记说,从目前中央和省级下放权力来看,有的部门下放的仅有受理权或初审权,而终审权没下放到位;有些把决定权下放了,却留下发证环节,出现一半环节在上级办、一半环节在县里办的现象,群众觉得不方便,怨气都撒到了基层政府。

  还有基层干部反映,一些部门在下放权力时存在“放责不放权”的现象,复杂的、担责的权力下放了,操作简单的、含金量高的、权力特征明显的、无需承担重大责任的权力还牢牢地抱在手中。

  中部地区一家大型连锁超市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涉及新办企业的审批涉及十几个部门,只有一两个部门审批权下放了,原来在市里就可以跑完的审批,现在还得市县两级一起跑,“长袖短袖都得顾”。还有些地方后置审批事项权限下放了,前置审批部门或相关联部门却没跟进,导致企业办事人员省、市、县跑上跑下,“既耽误了时间,又影响了效率。”这位企业负责人抱怨说,这样的“放权”还不如不放。

  不满二:部分审批“由明转暗”

  浙江一位民营企业主告诉记者,大量的行政审批被取消,一开始让他感到欢欣鼓舞,但很快就发现,这些被“取消”的审批事项又悄悄地转移到了中介机构。

  相对于原来的行政审批,“中介”审批“由明转暗”,不仅关卡一个没少,而且更容易出现利益输送和权力寻租。今年海南省两会上,海南现代科技集团董事长邢诒川指出:“一个建设项目,从拿地到拿证,要经过24个中介机构的‘关卡’、送审48个评估报告,要想加快审批,就得塞‘加班费’!”原本有章可循的政府审批反而成了无章可循的中介寻租。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胡伟说,靠市场驱动来割政府的肉,该割的差不多都割掉了,剩下的都是割不动啃不动的硬骨头,需要政府进行自我革命。政府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气魄推进自身改革,才能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即要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因此,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不在于市场本身,而在于政府简政放权,进行自我革命。

  不满三:上下衔接不到位,权力下放被“放羊”

  简政放权的目的在于方便群众办事,激发市场活力。然而,对一些基层部门而言,上面放权力容易,下面“接招”却很难。

  山西等地多名基层干部反映,因相应机构设置、人员、资金、硬件设施不到位,下级部门承接力有限,无人接手的权力被“放羊”。某城镇先后有市、县两级10个部门的54项权力下放到该镇,但由于承接不了,其中44项权力被闲置。

  镇里干部队伍年龄严重老化,学历层次偏低,全镇100多名干部只有13人具有全日制专科以上学历,城建、土地、规划、安监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几乎没有,只能让一些业务能力不强的中专生来行使部分审批权,有的1个人要承接几个部门的权力,而且上级部门很少给予指导。

  权力下放“过猛”,导致的上下衔接不到位,使简政放权出现了不少“真空“地带,不仅没有激发改革活力,反而造成了不少管理“盲区”,导致工作混乱,引发群众不满。老百姓抱怨,权力下放前至少能找到办事部门,权力下放后,连该找谁都不知道。“一些上级部门下放权力只图省事,随意性太强,审批没有了主体责任人,企业办事门都找不到。”甘肃一名企业主李先生说。

  不满四:繁文缛节还很多

漫画:困“绕”。 新华社发 徐骏 作

  近期频频曝出的“奇葩证明”便是其中的典型事例。证明“我妈是我妈”、“我老伴是我老伴”;找工作,单位要求开具“人品证明”;报销住院费,要证明“摔倒致伤”;画家卖画,要证明“自己的画是自己画的”;甚至还有部门要求1岁小孩开“无犯罪记录证明”……形形色色的“奇葩证明”不仅反映了一些政府机关的“任性傲慢”,服务意识差,还为借机“吃拿卡要”创造了机会。

  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曾估算过,人的一生需要办103个证。每逢出生、上学、迁移、退休等人生节点,总免不了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简政放权让百姓尝到了甜头,但仍有太多的繁文缛节让群众不堪其扰、不胜其烦。

  湖南岳阳市陈女士最近因打官司需要,连续跑了三次民政部门开具婚姻关系证明。“我的婚姻状况数据在民政局的网上就可查询,却非要我一趟趟地跑路、开证明。”陈女士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不能让数据共享,让老百姓少跑点路。”

  不满五:“三不”收费仍不少

  家住河北的小谷,因迁移户籍需要到派出所开据无犯罪记录证明无果,后经熟人介绍花了800元才得以开出。

  记者梳理发现,尽管国家曾多次发文清理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的“三不”收费现象,但在针对小微型企业、服务业等领域乱收费仍屡禁不止。

  比如,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2013年8月1日起全国统一取消和免征“利用档案收费”等3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时至今日,记者咨询多地房产登记中心发现,不少地方房地产档案部门对于一张薄薄的房产档案证明,仍收取数十元费用,一些地方的物价部门不仅给违规收费发放“通行证”,有的甚至公开表示,之所以对公共信息也要高收费,就是要拿来养人和支付系统升级的花销。(参与采写记者:赵丹丹、谭剑、梁军、陈晓波、陈曦、乌梦达、叶锋)

  ·简政放权再推进释放三大信号

  12日召开的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把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向深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所有社会成员拥有施展才能的公平机会,共享改革红利和发展成果。专家认为,这是对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出的再动员、再部署。以此为起点,各级政府有望实施更有含金量、更有力度、更具实效的简政放权新举措。【>>>详细

  ·简政放权5个“再砍掉一批” :砍什么?如何砍?

  李克强总理12日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今年简政放权重点工作是:再砍掉一批审批事项,再砍掉一批审批中介事项,再砍掉一批审批过程中的繁文缛节,再砍掉一批企业登记注册和办事的关卡,再砍掉一批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的收费。【>>>详细

  ·细数简政放权中的“中梗阻”

  简政放权持续发力。据报道,过去一年多来,国务院相继取消和下放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然而,在简政放权过程中,一些地方却存在“不愿放权”、“明放暗不放”、“剪指甲”等现象。这些行政审批改革中的“中梗阻”现象,让中央的一些改革举措无法落地生根,甚至在地方遇到“挂空挡”的局面,势必会损害政府的公信力、给当前的经济运行增加摩擦力。因此,我们有必要杜绝种种“中梗阻”,让百姓切实感受到改革的成果,提高民众的获得感。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