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扫清“为官不为”打通“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15-05-07      来源: 伍文    点击:

 扫清“为官不为”打通“最后一公里

针对“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的现象,今年北京将开展专项治理,并曝光典型案件和问题。年底前,北京还将继续公布7类市级部门行政权力清单。(新京报,5月7日
近期,多地开展了针对“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现象的专项治理行动,北京也不例外。今年北京的举措更加多样化,着力于典型问题曝光、公布权力清单、建立投诉与评议机制、激活便民通道让“群众点菜、政府端菜”,将以文件形式保证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为官不为、为官乱为”不但影响党和政府形象,更直接伤害群众切身利益。事实上,为官不为、乱为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基层较为普遍,而越是基层,这种现象的危害越大。因为基层政务直接面对朴实忠厚的群众,关系着成千上万群众的生产、生活、学习、就业、养老、看病等方方面面,有可能仅仅是基层工作人员一个不起眼的疏忽就会让群众不能及时享受到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一些基层干部自以为远离城市、身处偏远,上级不关注,媒体监督力量达不到,人浮于事、自由散漫,也不会受到党纪处分,干事不愿用心用力;一些干部长期对党的观念淡漠,加之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力,对干部监督考核不严,让一些干部自我放纵,丧失干事的动力;当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一些地方简政放权存在该简不简、该放不放,为既得利益不愿打破旧制度。即使简政放权按步就班进行,但机制不健全,该透明公开的没做到,给群众办事来回跑,监督考核跟不上,让奖惩机制落不实,简政放权的“红利”无法释放。

说到底,为官不为属于失职渎职,给政务便民设置“拦路虎”,是典型的“人祸”。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期间,各地都在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绞尽脑汁。殊不知,阻碍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正是“为官不为、为官乱为”。扫清“为官不为”,首要转变权力观念,其次转变政府职能,再者以民为尊、服务至上。

扫清“为官不为”打通“最后一公里”。
一是公开服务事项、办事流程,确保政务公开实打实、不打折,让群众看清楚、看明白政府可以干什么、该干什么、必须干什么,让群众心中有数,不走冤枉路、不吃闭门羹。

二是规范权力运行、公开权力清单。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纷纷在实施简政放权改革中,分类列出权力改革清单、编制各部门责任清单,建立权力运行数据信息平台,实现权力运行全记录、可查询、可监督。

三是实现政务服务透明化、阳光化。不仅仅是加大针对怠政懒政问题的曝光力度,分级建立健全媒体曝光平台,实现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全面夯实各级特别是基层便民平台设施、人员、制度配备,确保政务公开及时、详细、全面、一目了然。

四是,建立意见反馈渠道,开辟与网友互动平台,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形成群众、政府、学者、媒体等多方参与的社会评议机制。
 
 
 

 


     作者: 伍文联系电话:
13458011077
地址:四川省三台县
邮箱:621114
邮编:wugw5.ok@163.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