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反腐高压下部分官员避见企业家:不吃不拿也不干

发布时间:2015-05-06      来源: 腾讯    点击:

从“勾肩搭背”到公私分明:重构政商关系新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从大部分腐败案例中可以发现,官商之间过从甚密,其背后是畸形政商生态下形成的利益交换与利益同盟。经济新常态下,改革正快马加鞭。重构政商关系新生态,亟须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速简政放权,通过法治手段推动官员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畸形政商关系的主要矛盾在哪儿

“最小的官都比最大的企业家神气,这就是中国政商关系很不正常的情况下产生的。”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最近表示,在政商关系这对矛盾中,要看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政府官员是主要矛盾。政府掌握了大量权力,资源分配权力和审批权,所以长期以来官员和企业家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企业家就跟着官员屁股后面转。”

十八大以来,中央高调密集反腐,一些腐败案件暴露出相当一部分官员底线失守,频频与商人利益交换,触碰法律红线。如2014年,山西省处分市厅级干部45人,许多腐败案件背后都有煤老板身影,涉及煤炭资源交易。

“以利益交换为目的的政商关系确实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了。”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保育钧认为,由于我国市场体系尚不完善,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模式没有根本转变。如果过分依靠政策,不是靠法治,就容易产生官商勾结,必然导致腐败。

“政府的手还是太长了。”海南现代集团董事长邢诒川深有感触地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市场挂牌招标。“其实潜规则都定了,如果不进入领导的视线,不进入他们的圈子,中标是很难的。整个程序看起来很公平,但实际上他们会想各种方法把你排除掉。”

邢诒川透露,在真正投标之前,相关部门会把招标条件缩小,每个环节设计都是给圈子里的竞标单位提供机会和条件,甚至“量身订制”,把一部分人淘汰掉。最糟糕的是“围标”,私下将三四个公司由一个人控制,任何一家公司中标,施工单位就只有一个,这是典型的官商勾结的“权力游戏”。

权力一旦失去有效监督和制约,也就为一些希望走捷径的商人打开了方便之门。“社会上慢慢形成了一种风气和习惯,官员和商人以关系和利益作为交换条件,不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格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说。

反腐高压下政商关系又走偏?

当前,反腐高压成常态,“不敢腐”渐成气候。半月谈记者采访了解到,部分官员和商人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一些走偏甚至走极端的苗头开始显露。

一是政商“圈子意识”更为谨慎,利益交换更为隐蔽。海南省一位副市长说,现在项目能否顺利落地,关键还看项目负责人是否进了领导的圈子。反腐虽然对官场的“圈子文化”“山头主义”有极大震慑作用,但这种文化太根深蒂固。如果项目负责人没有过硬的背景,项目很难落地,地方干部也不愿意与不知道根底的商人打交道。

例如,海南医疗卫生领域48名干部贪腐,办案人员查处一个院长带出一批老板,查处一个老板又带出一批医务人员。海南省卫生厅中医处原处长黄更荣、计财处原调研员陈长琨的贪腐案中,一些商人进入了他们的“利益圈”,因此,在医疗采购中,提前告知供应商采购项目的预算价格、参数指标,收取商业回扣动辄数十万元。

二是政商关系变成了“背对着背”,为了避免“负责任”“受牵连”,一些官员对企业家避而不见,搞“软拒绝”。一些企业家透露,现在土地供了,资金批了,项目却推不下去。表面上看,是财政资金效能低下的问题,深层次看,则是庸政懒政怠政现象抬头甚至蔓延。

邢诒川、董明珠等企业家称,官员在反腐高压下和企业接触逐渐减少,但很多官员“不吃、不拿、也不干”,不敢跟企业接触,能躲就躲、能避就避,害怕做事越多,犯错越多。

对此,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当前出现的一个怪象是政府有权不作为,而企业没有足够的权力来作为。“不接电话、不批文件成为一些官员应对商人的常态。恨不得和企业一点关系都没有,这种情况很麻烦。”

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王满传分析,2014年,国家投资完成率总体上达到86.8%,但个别领域重大工程投资只完成一半,全国建设用地供应量下降了16.5%,已供地使用率只有50%左右。这反映出一些干部开始走极端,尤其是在基层,行政不作为的情况屡屡发生。

三是部分民营企业出现向国外转移资本,对国内营商环境产生失望情绪。《中国企业家》杂志原社长刘东华说,应该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民营企业“走出去”,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市场监管的手伸得太长,让企业迫不得已走出去,就违背了资本输出的初衷。这对于新常态下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是极为不利的。

交往有道,道在何方

2015年,多项改革都按下了快进键,要建立“君子之交”“相敬如宾”的政商关系,必须加快简政放权、加强依法行政,用制度规范约束权力,让政府和企业公开透明地打交道。

一是以改革为动力,以法治为保障,最大限度简政放权。“必须简政放权,还要把法律作为一个底线来确定关系的基本框架。”龙永图认为,建立健康新型政商关系,必须处理好权力与市场、权力与企业的关系,不能让企业像乞丐一样从政府官员手上讨权力。

苏宁电器副董事长孙为民认为,政府扮演的角色应是“修路人”,让企业在路上“跑车”,好比发展电商,必须按照行业规律来维持市场秩序,“否则,市场按江湖规则办事,是难以想象的一件事。”

二是用制度规范约束权力,厘清权力边界,让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对领导干部权力缺乏有效制约和监督是官商勾结滋生腐败的根源。冠捷科技董事长宣建生认为,要用制度来消除“没有原则的政治”与“没有道德的商业”,回归权力和商业的本真。

对于权力的约束,郑永年认为,关键是要不断健全完善权力清单与负面清单制度。权力清单厘清政府职能边界,将使政府更好发挥宏观调控作用;负面清单划定企业经营边界,最终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决定作用。

三是企业主动创新,摆脱畸形心态。全面推进万众创新的关键期,企业自身强化科技研发、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也是政商关系新生态的基础。董明珠说,企业要从和政府拉关系、搞圈子的“畸形心态”中摆脱出来,把发展的精力放在科研和创新上,只有走自主创新、科技发展的路子,才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正途。

邢诒川也认为,企业家只有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企业管理和创新上,而不是和政府官员打交道上,才能促进企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半月谈记者 傅勇涛 周慧敏)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