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让“脑梗塞”成为阻挡改革的“拦路虎”
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对文件运转流程立下铁规矩,明确具体时间界限。强调“常务会通过的文件,在哪个环节有拖着、卡着的现象,一定要就地消除!”“要坚决打破原来的规矩,不能让文件再在处长、司长那里一层一层地‘画圈’了!” (来源于人民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统筹安排和部署下,我国改革步伐逐步加快,改革向深水区迈进,尤其是行政领域的改革更是触及到利益集团的核心,据统计,截止目前已取消和下放了6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这些权力经常成为一些部门“招财进宝”的工具,以往经验告诉我们,如果监督缺失,轻者造成群众办事难,办事效率低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成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重者出现权钱交易,滋生腐败,造成权力寻租。
当前,我国行政体制、金融、财税、社会保障等许多重要领域的改革已全面展开,相关的政策也密集出台,改革成果值得期待。然而,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一些部门与中央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乱象不断,让中央的惠民政策走了形变了样。一些单位简政放权明放暗不放,表面上把审批收费的权力交出来,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社会上出现形形色色的“红顶中介”,成为部分单位谋隐性“福利”的提款机。加上一些干部懒政怠政,官场不时出现“为官不为、为官慢为”现象,面对中央改革出台的政策,有的地方出现了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导致中央的好政策无法落地实处,真正惠及百姓。
笔者认为如何让政策落到实处,如何让政策在实施中不走样,如何让政策充分服务于民,是改革成败的关健,值得各级当政者深思。俗话说“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一是强化责任意识,把政策执行落实到人头上、责任到人;二是健全考核体系,制定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建立负面清单等绩效评估机制;三是完善群众监督机制和投诉机制,扎紧管权限权的制度“围栏”;四是狠抓学习,转变作风,提高职业素质。
作者:灵静
地址:绵阳梓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