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刘晨:农村适婚男孩为何结婚这么难-基于一个存款20多万的湖北农

发布时间:2015-07-21      来源: 爱思想    点击:

在湖北中部城市荆门,有一个单身汉。

   其出身于1985年,按理说,如今都30岁了,但是依然没有结婚。

   他的家庭结构是这样的。父亲是一位曾经当过村干部的人,母亲是家里的“说话算话”的人。家里除了这位单身汉,他还有一位亲妹妹。总的来说,这个家庭是一个核心家庭,也是一个母权大于父权的家庭。

   我们姑且把这位单身汉叫做“H”,这是根据其姓氏得出的称谓。

   H是一位从小都不怎么爱说话的人,因为受到父权的严厉管教和母亲“不怎么讲理”的影响,导致其读完初中就不再上学,甚至其父亲怎么打骂,都无济于事。最后,只好留在了农村。

   据闻,他在过去的30年里,学了驾照,并且家里还给他买了一辆面包车,他常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跑运输,主要是拉客,而不是拉货。先前,他曾经和其他辍学的孩子一样,在外面打过工,也去河南驻马店的一所挖掘机学校学了挖掘技术,但是最终都没有改变他的命运,而成了一个留在家中,并且一直没有结婚的大龄男司机。

   据我们所知,他曾经被相亲过好几次,特别是他母亲的几个兄妹及其周围的朋友,帮他介绍一些本地或周围的姑娘。但是,都没成。怎么讲?要么是年龄大了,要么是个子矮了,要么是长的不好,要么是离过婚的。之所以把离了婚的女人都介绍给他的主要原因是,他自己年龄也比较偏大,不怎么好找。而之所以还有姑娘还愿意去见一面(认识)是因为,一些介绍人都会把他家庭的条件鼓吹和美化,特别是家庭存款大概有20多万,妹妹是要出嫁的。要知道,在农村,这样的存款已经算比较多了。可是,人家姑娘看重的不仅仅是这些。

   他的妹妹,很早也辍学,而后去外面打工,并且嫁给了四川的一个农民工,生了孩子,比起这个家庭,她的老公的家庭差了很多。可谓穷途四壁,“揭不开锅”。最后,不知道什么原因,她离了婚,而后便是带着孩子回到了这个核心家庭之中,不久又嫁给了一位当地人。

   其实,任何一个大龄男性,没有结婚的背后,是有很多原因的,非常复杂。但是我们也不可否定的是,从一个家庭的遭遇来看整个中国农村适婚人群的困境,还是有一定的“代表性”的。

   接下来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逐一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希望得到的原因和答案是,为何农村适婚男孩结婚如此之难?

   首先,我们来看他的母亲。H的母亲是一个非常强势,且很抠门的人。据闻,当H和相亲姑娘见面的时候,她都不怎么舍得花钱,而农村见面礼也是要意思一下的。村里有人劝他的母亲说,“该花的时候一定要花。”但是,这句劝慰的话,没有起到多大作用。要知道,改变一位已经50多岁的农村妇女,那是非常不易的。而他的父亲,虽然做过村干部,也经营过桃园,但终究还是其母亲说了算,家里的财政大权也在他母亲手中。有的,即便是最初谈拢了,但是相处一段时间,分了,他的母亲会去找别人把当初的“见面礼”要回来,觉得不能亏。

   其次,一个长期被压制的孩子,外向的性格往往容易招人喜欢,特别是逗人家开心,可惜H是内向的,不爱说话的孩子,见到姑娘的时候,还会脸红。这就决定了,被介绍的姑娘不知道他对人家是怎么样的一个看法,或者导致人家怀疑,“是不是看不上我?”并且,话少的孩子,往往朋友也不太多,故而交际圈就比较狭窄。为此,他的父亲曾经将其送到市棉纺厂上班,定下的规矩是“不要你挣钱,你去那里带个姑娘回来就行。”最后,依然没有成功。很大部分原因,就在于他“吃不开”,不会“连哄带骗”。

   再次,在30岁之前,可能于农村的孩子而言已经比较大了,如今可谓是越拖越是麻烦,特别是到了结婚的年纪没有结婚,就无形的给外人一种怀疑,是不是生理有什么毛病?还是这个家庭实在是太难处?——故而愿意来这个家庭的姑娘就不多了。久而久之,就有人给他介绍离过婚的,没有孩子的女人。这对于原本可以娶一位“没有故事的女人”来说是一种“不幸”,而此种表现足以说明“媒人”已经在主动的妥协,但是他的母亲偏不,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应该如此。最终,即便是想马马虎虎,“为了结婚而结婚”,都成为了“妄想”。

   第四,家庭中离婚因素的影响。这样的家庭,或许在其他农村地区不多见,可是也不能排除他妹妹的事情对于H的心理作用。我们在前文当中已经说了,他的妹妹是过的不怎么幸福的人,眼看自己亲妹妹都如此,自己结婚以后,会是什么样?不好说。故此,是否因此而排斥婚姻,也是我们无法做出绝对否定。但是,在有的家族成员婚姻不幸,的确会给晚辈们带去担忧、胆怯和害怕,这就构成“不结婚主义”的可能。

   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而言,综合以上四点因素可以发现,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两点,一个是他母亲的“调子高”,“要求多”,另外一个就是整个家庭的影响,特别是对其从小的培育不是“鼓励”而是“压制”,从而导致个人人际交往能力(如“相识”能力)的不足。

   就目前的“婚姻逻辑”而言,有的女孩子,也不至于那么的物质主义,甚至她们会比较看重男孩子的潜力,或者说是男孩子人本身。对于男性娶媳妇而言,一方面,对女孩子又不好,比较抠门,不善于利用甜言蜜语之类的语言哄女孩子开心;另外一方面,家庭相处又比较麻烦,特别是对于这个婆婆而言,媳妇多半要受气,故而就构成了“结婚困境”。

   回访得知,H至今依然是单身汉,虽然家庭存款还不错(主要是没有因为孩子的读书而耗费太多的教育费用),但是,媒人们一次次的介绍女孩子给他们家做媳妇失败以后,最后只能——用农村的话说——听天由命。其实,这个“命”的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

   于农村而言,当女孩子们因为城市化的浪潮,特别是外出打工盛行的时候,可以在身边认识的人并不多,可以被介绍的对象也不多。有的地区适婚比例甚至已经达到了4:1(4个男性:1个女性),农村彩礼费用涨到了10多万,但是没有人(女性),这些都是虚无的。

   加上,农村性别比例的失调。一方面是非生育问题,即上述中所说的“女性外流”。另外一个是生育本身的问题。在传统与封建思维的作用下,生男孩作为传宗接代,光宗耀祖的思想导致家里必须有男孩,而女孩都是要“泼出去的水”,故“拼了命”也要生男孩。这就导致僧多粥少的现状。

   种种因素(可能还有没有考虑到的)导致了H作为一个大龄男青年,无比的尴尬、头疼和悔恨。他的父亲,以前还会在亲戚朋友面前玩牌,但是后来就“抬不起头”,一则是自己的女儿离过婚,一个是儿子30多岁还没娶到老婆。故而就放弃了玩乐,日渐衰老,白发满头。以前当村干部的风光,几乎殆尽。

   这一切就像恶性循环一样,特别是在农村的熟人社会中。越是如此,越是自卑,不光彩,一家人都压力很大,可外人也无能为力。从比较大的层面说,这些,到底是应该个人去承担全部的原因,还是这个转型社会,甚至是国家来担负一部分的原因呢?从社会学的想象力出发,“政策”往往会影响每一个个体的遭遇。

   2015年7月5日

   作于澳门

   原载于《中国乡村发现网》,地址http://www.zgxcfx.com/Article/89171.html

   

   

    进入专题: 农村   婚姻   家庭  

本文责编:张容川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社会学 > 底层研究专题 >实证调研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90593.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isixiang.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