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河南百岁乞讨老人:对不起干部 给国家抹黑了

发布时间:2015-06-17      来源: 腾讯    点击:

 

河南百岁乞讨老人:对不起干部 给国家抹黑了

 

  耿生茂在家中 陈卓/摄

 

河南百岁乞讨老人:对不起干部 给国家抹黑了

 

  耿生茂

  103岁的耿生茂佝偻着腰,站在菜地的一角,黑黢黢的手里攥着锄头,一下下地敲打着地面。几天前他还在早上起床拉起沉重的架子车出门拾粪。在早该安享晚年的时候,耿生茂看起来还是有点不习惯安顿下来的日子。

  之前,他曾经沿街乞讨。直到6月9日上午,一位记者在郑州的街头遇到了耿生茂,在简单询问后要来了他的身份证。那上面标明他的出生年月是1912年12月30日。人们这才发现这位来自河南商丘民权县人和镇虎西村的老人已经103岁了。

  于是,“百岁老人沿街乞讨”的新闻像一个巨石投进舆论场,仅在其中一家网站,就引来了4万多的评论。从四面八方汹涌而来的关注也迅速阻断了老人的乞讨路。

  三儿子耿纪营记得,他在晚上11点接到村干部的电话,说“你父亲闯祸了”。然后,几个人连夜出发,第二天凌晨3点到达郑州,4点在郑州的街头找到了耿生茂,并把他带回村里。

  这时,这位老人独自在郑州街头讨饭已经有十几天了。

  “是我不孝,应该是让我爹花我的钱,但是现在让我爹养活我,世界上没有这样的先例。”三儿子耿纪营满脸歉意地说。歉意之后,更多的是一肚子苦水。

  他是耿生茂五个子女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分家以后耿生茂由这个小儿子负责赡养。但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疾病让耿纪营手臂比别人短一截,“柴油机都摇不起来”;比他小十几岁的媳妇又有精神疾病,“一发病就往外跑,拦都拦不住”。

  除了五亩地外,耿纪营一家的收入只有父亲每个月300元的百岁老人补贴,60元的养老金和耿纪营90多元的低保。耿纪营也会在村里支摊给别人镶牙,“但没有行医证,一天挣不了5块钱”。

  老婆要坚持吃药控制病情,“每个月药费就要三四百块”,还要为十几岁的两个儿子早早地盖楼房,“没房娶不着媳妇”……耿纪营说,当父亲告诉他,“要出去转转”的时候,他其实知道父亲是要出去讨饭了,他也没拦着,“没有办法,没有钱就只能去要饭,这也不丢人”。

  一切看起来顺理成章。

  可是耿生茂已经很老了。略显浮肿的脚经常套着厚厚的棉拖鞋,他衰老到几乎迈不开步子,只能靠一根七扭八歪的木棍支撑,一步步向前挪动。从郑州市纬五路到花园路,他就这样日复一日在这不到1000米的马路上挪动。

  “以前省政府没搬迁的时候,他经常在这儿来回走。”纬五路一家烟酒店门口坐着的店主说。另一位在纬五路上见过他的店主则记得,“这老头儿和别人不一样,弯着腰走,遇见谁就伸手,也不说话。”

  但是对于这条繁华马路上的更多人来说,耿生茂低矮的身影常常被淹没在车水马龙里。在纬五路边执勤的一位保安,怎么也想不起曾经见过这个头发稀疏、山羊胡子都白了的老头儿,尽管旁边的收音机里正好在播放老人已经回家的消息。耿生茂乞讨的附近有一所小学,一位店主认真地想了想以后摇了摇头,“这学校附近的乞丐太多了,每天都有”。

  在乞丐的人群中,耿生茂并不属于年轻面孔。出生在解放前的他,从小就没了父亲。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的时候,母亲就带着他讨饭。年代过于久远,他已不太记得小时候的经历,只记得那时在地上捡别人扔下的馍吃,“穷啊,穷得很”。

  结婚以后,他要养活五个孩子。虽然他卖力地干活,在村里的砖窑上用独轮车推土、烧砖,4斤重的砖“一天能烧500块”;在附近拼命挖河道,“几乎每个河道都去过”。但这些并没有帮助他摆脱贫穷的追赶。“一天只有8两粮食,越吃不饱越觉得饿”。

  正值壮年的耿生茂,闲下来的时候就套上车,拉着几个孩子一起去要饭。从商丘到开封再到中牟,100多公里的路,他拉着车一步步地走下来,要花大半个月的时间。耿纪营也曾经跟父亲走过这段路,他记得最难的时候“一家才要来一个饺子”。

  慢慢地,大儿子结了婚,几个儿女分了家,也就没人和耿生茂一起讨饭了。乡间泥泞的土路变成了整洁的水泥路,路边的稻草平房变成了砖瓦房又变成了楼房,耿生茂依然走在讨饭的路上。

  “我知道他身体不好,也担心以后对不起俺哥俺姐,和俺儿子侄儿。万一(在外面去世)和我母亲配不了葬,还得亏欠一辈子。”耿纪营说。

  但自始至终,这条乞讨路上没有人来试图找寻过耿生茂。直到最近,他的身份证被意外公布。

  这已经是耿生茂第3次去郑州了。同村一个乞讨的老人把他带到了纬五路和花园路,告诉他“这里开公司的多”。每天早上8点,耿生茂都会准时出现在这里,晚上6点多再回到栖身之处。那是附近一个正在拆迁的旅馆,还没被扒掉的一个房间里横七竖八地躺着不少乞丐,“每天收5块钱”。

  “我就是个掏力的人,越掏力越有劲。”说起讨饭的日子,耿生茂倒是没觉得凄苦,脸上纵横交错的皱纹中,还挤出一点点笑容。这位百岁老人摸着黑黑的几乎皲裂的膝盖说,“在花园路口的天桥上就搁那儿一跪,有时候等半天还要不到一毛钱呢,有的过来就给块儿把钱”。最好的时候,他一天能讨到100多块钱,最不济也有10来块钱。

  耿生茂说,自己在郑州一般待上10来天就回家。碰到记者的时候,他正准备回家,“郑州天太热了”。

  这么多年,耿生茂还是第一次和这么多人一起沿着自己乞讨的路往回走。

  “给国家抹大黑了,”如今,问起讨饭的经历,老人总是操着含混不清的河南话连连说,“对不起干部。”

  他刚回来的那两天,挂着商丘、郑州、外省的各种各样牌照的小汽车从四面八方开过来,几乎占满了村里坑坑洼洼的土路。连村里小卖部的老板一听到客人买整箱牛奶,就猜到“又是去看老头儿的”。

  村民们都知道了这个新闻,“手机里都会蹦出来”。一位在外上学的孩子还给他母亲打电话,“听说咱们这儿出了个讨饭的”。母亲被问得愣住了,找来图片一看才知道,原来是这个老头。

  “不就是个老头儿讨饭么,”正在洗衣服的农妇甩了甩手上的水珠,不解地问,“听说北京都知道了?” 村里人大都见过耿生茂出去乞讨,没有人觉得奇怪,即使发现他“有时候春节初一、十五都不回来”。

  在村庄里,耿生茂并不是唯一一个出门乞讨的老人。村民告诉记者,这样的老人“还有几个”。

  农民们认为,一个月三四百元的收入,再加上地里粮食的收成,“肯定饿不着”。一位村干部还告诉记者,村里还有几位八九十岁的老人,一个月只有60元的养老金,“过得也可自在”。

  至于耿生茂为什么还要出去讨饭,大多数人觉得“反正在家闲着也没事儿”。“他不是个懒老头儿,就是闲不住。”邻居说。

  其实就连耿生茂的其他儿女,也都知道父亲讨饭的事实,可是大儿子2009年得了脑梗塞,半边身体都不听使唤,“自己都顾不过来,更顾不过来父亲了”。二儿子在镇上开了一个牙医馆,但是去年被关进监狱。两个女儿出嫁以后,更是很少回家。

  “不定啥时候来一回,”老人语气颇为平静地说。他隔三差五地踏上乞讨的路,有时候出去一两个月,从来没有被人拦下过。

  可是耿生茂毕竟很老了。郑州市花园路的天桥附近,一位环卫工人看见这个老头跪在那里,生气地瞪着他,“快点起来,你都这么大岁数了,只有别人跪你,哪有你向别人跪啊”,“蹲着不是一样要钱么,又不缺那一点半点的。”有时候见老人在路边花坛里大小便,环卫工人也会跑过去呵斥他。但是耿生茂好像没听见似的。

  天桥下一个卖杂货的老太太,有时会凑过去和他聊天,他告诉她自己是从养老院跑出来的,无儿无女。

  “他说讨一天饭就能过好点儿,”老太太说,“每天讨饭就能早上买个糖糕吃,再喝碗胡辣汤。”

  十几年的乞讨,也让耿生茂攒下了一些钱。他不仅在年轻时为3个儿子盖了娶媳妇用的房子,如今,为孙子准备的两栋楼房,也终于出现在了原本破落的小院。

  两个孩子的父亲耿纪营并不否认,这些十几万一套的房子里,有老人的心血。

  崭新的两层小楼并没有成为老人乞讨路的终点。去年第二套房完工以后,耿生茂再次拄起拐棍开始乞讨,“跑一点儿能顾住生活”。

  “103岁老人乞讨”的新闻出来后,他的家乡很快发布一份关于这位百岁老人家庭情况的说明,这两套两层小楼也出现在情况说明中,被不少人当做了剧情反转的证据。

  “我每次见了他不仅给一块钱,还给他一瓶水呢,”纬五路第一小学旁的一位店主恨恨地说,“现在想想真是不应该,这种人就是骗子。”不远处,当另外两个人讨论起这位老人时,其中一人提醒“现在要饭的都不值得可怜”。

  在耿生茂生活的村子里,人们也怀疑这位百岁老人的岁数。“应该没有那么大,身份证可能登记错了”,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村里还有两个比耿生茂岁数大的老人,“最大的也才90多”。

  无论如何,耿生茂也的确老了。他耳朵聋得即使坐在对面大声讲话也听不清楚。在菜地锄地时,儿子在背后喊了好几声他才扶着锄头缓缓地转过身。

  他听不到任何质疑的声音,也不明白为什么突然有这么多人看望他。他感慨“现在的社会好啊”。

  回来后的耿生茂住在其中一栋新盖的楼房里,一楼孤零零地放着一张木架子床,这也是他房间里的全部家当。每天闲暇的时候,他都会到房前的菜园子去锄地,那里种着茄子和豆角。他盼望着,过几天这些绿油油的菜苗能结出丰硕的果实,那个时候,自家桌上就又能多加个菜。

  除了这些,老人实在想不出能为这个家作点什么贡献了。

本报记者 陈卓《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