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东篱:莫让“越扶越贫”现象继续蔓延

发布时间:2015-06-17      来源: 感谢东篱投稿    点击:

 
在西部某地,为帮助群众脱贫,一度兴起养兔热,政府整合各类资金予以支持,高峰期兔子存栏接近40万只,但市场行情急剧变化,短短5年时间,产业规模已萎缩到不足7万只。不少养殖户血本无归,多年缓不过劲来。(中国新闻网 6月17日)
由于历史的和自然的原因,各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东部和中、西部经济技术水平有很大差别,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生产力发展十分缓慢。近年来,政府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投入前所未有,但在一些地方,投入的增加并没有带来明显的效果,农民增产不增收,反受其累。
政府投钱不少农民越扶越亏的扶贫怪像出现在许多地方,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扶贫项目不接地气。政府习惯行政主导,硬性划定了扶贫资金流向,忽略群众意愿和市场的作用。政府要求大部分资金用于产业,是认为现在农村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农民还没富起来,是产业没跟上。这种刚性切分资金的要求,看似没错,实际不接地气。二是扶贫工作不做周密的计划。只管把资金投出去就完事,成效如何反倒不重视。如产业培育只重视生产环节,对产品深加工、营销、市场信息预警等产业链建设“缺课”严重,结果是投入越多、产量越大、风险越高。三是没有基础设施,谈不上产业发展。在一些贫困地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仍然是制约地区发展、农民增收的关键原因。
要使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就要抓好产业扶贫,整合资源,科学规划,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条,盲目上马只会起反作用。要精准扶贫,针对不同地区、人群确定不同的资源分配方式,寻找适合当地的发展产业,让农民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调动农民积极性,用新思路来解决扶贫问题。改善基础设施,交通落后是制约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最大“瓶颈”,“要想富,先修路”是硬道理,路通后群众可以养羊,可以买车搞运输,贫困农民的生产、生活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只要路通了,贫困地方就会有办法脱贫。(东篱)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