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财经》评论 | 废除生育管制,缓解失独之痛

发布时间:2015-06-16      来源: 财经    点击:

当前生育二胎的意愿很低,意味着单独二胎的步子不够大。并且经济增长提升人均收入后,由于生育的机会成本上升,生育率会继续下降。即便全面放开生育,生育率下降也难以避免。在生育率下降的过程中,失独无疑会助长不公平。缓解失独之痛,是废除生育管制的另一重要理由。

 

《财经》记者 李华芳/文

 

对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负面后果,已经有非常多的讨论,大致而言有以下几点:首先,长期来看,不利于劳动力供给,年轻人越来越少,就意味着以后劳动力大军萎缩,损害长期经济增长;其次,会造成老少比失调,加剧老龄化趋势。随着一个工作的年轻人要抚养更多的老人,将会使得当下的养老体系不可持续;然后会造成性别比失调,随着堕胎技术的进步以及违反伦理的操作,实际上的男孩偏好在一胎制的情况下被人为强化,女婴大量遭流产,形成了事实上的性别失调;最后,会诱发一系列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违规操作,比如各地征收高额社会抚养费之后,去向成谜。

 

但计划生育政策还有一项后果,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那就是失独家庭问题。失独不仅摧残母亲的身心,而且对其在工作上的表现也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尽管失独不一定会让母亲退出工作,但却会极大地影响其工作效率。这意味着失独母亲可能会忍痛工作,而其工资水平要显著低于那些子女承欢膝下的母亲。这不仅可能会加剧性别工资的不平等,也可能会加剧女性之间的工资不平等。

 

拥有两个以上子女的母亲,若惨遭丧失一个子(女)的不幸,尚可能有缓冲的机会。出于此种考虑,目前也有对失独家庭的补偿性生育措施,即失独后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再次生育。问题在于现实执行中困难重重。尤其是女性过了一定年龄,怀孕的可能性大幅度降低,且生育不健康儿童的风险迅速提升。这样一来生理条件不允许,二来生育意愿很低,两方面都可能会导致失独家庭无法再拥有孩子。

 

要求废除生育管制的呼声持续高涨。基于生育权的考虑,应将生育决策还给家庭,由家庭而不是国家来决定每户应该生几个孩子。而基于利益的考虑,则要放眼长远,看到当前生育管制进一步恶化性别失衡、加剧老龄化,对长期经济发展有害无利。尽管有基于权利的理由,也有基于利益的理由,但现实中放开生育管制的步伐却依旧缓慢。

 

从“一胎制”到“单独二胎”远未能提升出生率到正常的世代更替水平。当前生育二胎的意愿很低,意味着单独二胎的步子不够大。并且经济增长提升人均收入后,由于生育的机会成本上升,生育率会继续下降。即便全面放开生育,生育率下降也难以避免。在生育率下降的过程中,失独无疑会助长不公平。缓解失独之痛,是废除生育管制的另一重要理由。

 

作者为本刊特约学术编辑

 

来源:《财经》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