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深水区”改革何处着力?企业呼吁“放开、再放开”

发布时间:2015-06-07      来源: 新华网    点击:

  新华网上海6月6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叶锋)经济新常态下,“深水区”改革从何处着力?放开、放开、再放开!这是记者日前随国务院督查组在多地就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实地督查时,许多企业对放开不合理的政府管制的强烈诉求和真切期盼。

  唯有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才能持续增强发展后劲。中央政府大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先手棋”。两年多来,减少审批事项、注册资本由实缴改为认缴、企业年检改为公示、行政性收费大幅取消等“放权”之举,有效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成效显著。

  但国务院督查组督查发现,很多企业还觉得“不解渴”。一些企业依然受到传统制度性束缚的捆绑,不断涌现的各种新产业、新模式更是常常碰壁。新老问题交织,使企业发展遇到阻力。

  比如,有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迟迟拿不到支付牌照;有的医药企业,新药上市审批耗时多年,“新药”几乎成了“老药”;有的互联网教育企业,无法获得教育培训资质;有的企业提供实时信用贷款产品,但发现组织机构代码证查询存在时间限制、影响业务发展,等等。

  市场主体是企业,但目前一些政府部门“操心过度”,对企业微观经营干预太多,这不但束缚了企业手脚,也容易使政府部门自身成为众矢之的、陷于被动。

  有的企业还告诉记者,不少审批事项只是换了个“马甲”,从明的转成暗的、从上面转到下面、从政府转到与政府有关的中介,审批过程依旧关卡林立。审批慢、审批难、环节多,造成一些地方投资进度慢于预期。

  “放开”——这是督查组在多地走访、座谈中征求企业对政策落实建议时,听到的一个高频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应切实落实‘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要求,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放松对企业不合理的管制,减少不符合规则的干涉,为市场主体进一步松绑,这一条最为重要!”第十督查组组长、海关总署署长于广洲说。

  “开放就有活力,放开就是支持。”真正的市场活力,不是靠政府部门管制出来的,也不是靠财政资金扶持出来的,是靠科学的制度放出来的。改革开放30多年,市场经济的建构和完善仍在路上,且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要啃的许多都是硬骨头。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自6月1日起,国务院派出11个督查组赴35个国务院部门和单位、18个省(区、市)开展实地督查,全力推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督查力度空前,各方高度关注。政府管制是否进一步放开,在管少、管精的同时能否管住、管好,市场主体能否充分感受,应是衡量政策措施落实和此次督查实效的一根重要标尺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