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新华社:漫游费已任性多年 终结要等谁发话

发布时间:2015-05-22      来源: 腾讯    点击:

惠铭生

最近几年,手机用户与通讯运营商频频因高额漫游费用发生纠纷。据粗略统计,几大移动运营商每年收取的漫游费多达上百亿元。记者调查发现,从技术层面来说,已收取20余年的国内漫游费目前“几乎成本为零”,但运营商仍在收取;另一方面,尽管运营商多次调降收费,但在个别国家,中国旅客的漫游通话收费标准仍动辄每分钟高达三四十元。(5月21日《新华每日电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你提供服务,我花钱消费,纽带就是交易公平合理、账目清晰。但是,在信息并不完全对称的当下,面对一张张数字清晰的话费单,很多消费者都觉得有些钱花得不明不白。然而,即便大家对高昂的通话漫游费有质疑,但能找谁说理或维权呢?

更何况,通信运营商收取漫游费还有“尚方宝剑”——根据1994年原邮电部发布的《关于加强移动电话机管理和调整移动电话资费标准的通知》,移动电话需收取0.6元/分钟的自动漫游费。2008年工信部下发《关于降低完成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的通知》,规定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为主叫每分钟0.6元。也即从法理上讲,通讯运营商收取漫游费是合法合规的。

国内漫游费是我国运营商历史上内部区域分割的产物,过去,运营商是以各省甚至各地级市为单位运营的,各省的分公司之间成本独立结算,用户到了一个新的地方通话,就要使用当地运营商的通话资源设施,所以就要额外付一笔漫游费。但现如今,三大运营商已基本实现全集团整体核算成本,而且从技术层面来说,国内漫游费成本已“几乎为零”,并不需要比本地通话更多投入。在这样的前提下,国内漫游费的收取已失去了客观基础,继续收费明显失当。

有专家认为,当下收取的国内漫游费,属于“人为收费”,而且赚得盆满钵满。权威数据显示,我国移动漫游费一年收取上百亿元,在国内移动通信收入中的占比基本稳定在8%至10%。正因为“蛋糕”过于诱人,所以电信运营商至今舍不得“松口”,而公众只能如同案板上任其宰割的鱼肉。

从政府和社会受益的角度来看,通讯服务是一项社会基础服务,即便运营商“唯利是图”,也应“取之有道”——三大运营商的国内漫游成本已大幅下降,甚至“几乎为零”,那么国内漫游费就应该尽快取消,并下调国际漫游费。其实,早在2012年发布的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工信部就明确提出要稳步降低电信资费,建立“普惠全民”的电信服务体系。按理说,国内漫游费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了,但问题到,谁来终结已任性多年的国内漫游费?

靠通讯运营商的道德自觉?这显然不靠谱,因为企业的天性是逐利,蛋糕是难以割舍的。靠个别消费者零零散散、小打小闹的维权?这法从根本上解决这种“人为收费”,更何况,时下运营商收费还有政策规定为“后盾”。剩下的路径恐怕是:要么立法部门立法规范收费,依法管理国内漫游费;要么由主管部门——国家工信部下达行政指令,强制国内漫游费“退市”,降低国际漫游费,以回应社会诉求和市场需要。

而这是有例可循的。在欧盟,因为手机出国使用被加漫游费,结果遭到用户和欧盟政界炮轰。去年3月,欧洲议会表决通过新法,彻底废除手机漫游费,到2015年12月,手机漫游费在欧洲或将成为历史。世界尚且如此,我们还等什么呢?我国的国内漫游费何时成为历史,公众翘首以盼!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