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收了20年手机漫游费 原来是“无本买卖”

发布时间:2015-05-21      来源: 腾讯    点击:

[摘要]目前,部分3G用户乃至4G用户仍普遍被收取国内漫游费,而且部分资费标准已多年没有调整。

 

转播到腾讯微博
收了20年手机漫游费 原来是“无本买卖”

 

新华社发 部分资费标准多年未变

让众多手机用户困扰的“漫游费”究竟是什么?根据1994年原邮电部发布的《关于加强移动电话机管理和调整移动电话资费标准的通知》,移动电话需收取0.6元/分钟的自动漫游费。“按当时的规定,用户在异地漫游状态下,运营商向用户收取的话费中均包含‘自动漫游通话费+长途话费’。”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王亚峰说。

记者拨打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客服电话了解到,按其规定,如果超出套餐约定通话时间,任何异地国内长途和境外长途均会产生漫游费用。

2008年工信部下发《关于降低完成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的通知》,规定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为主叫每分钟0.6元。业内人士表示,通话漫游费产生于2G网络时代,随着技术发展漫游成本已大幅降低,但目前,部分3G用户乃至4G用户仍普遍被收取国内漫游费,而且部分资费标准已多年没有调整。

中国联通客服介绍,除部分套餐外,目前,4G用户国内主叫漫游费仍为每分钟0.6元。北京移动一名4G全球通用户提供的话费单显示,今年2月,其国内漫游主叫通话费20元,约合每分钟0.39元。这意味着,多数用户以为已免收漫游费的一些4G套餐依然产生漫游费用。

另一方面,“相对有明确标准的国内通话漫游费,国际漫游在每个国家的费率差异很大。”中国联通天津解放路营业厅一位工作人员说。

记者调查了解到,部分旅游热点地区的国际漫游费率依然较高。根据中国联通官方提供的费率清单,目前我国用户在马尔代夫拨打大陆地区电话,标准收费每分钟12.86元,在印度主叫收费为每分钟19.86元。在中国移动网上营业厅列出的目录中,用户在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的主叫漫游话费更高达每分钟39.99元。

北京市民杨女士介绍,她此前乘坐邮轮赴韩国旅游前,曾通过中国电信客服了解到,在韩国的国际漫游费每分钟0.99元,回国后却发现几通电话就花了近300元。话费详单显示,多个通话的国际漫游话费每分钟近40元。客服解释说可能是因为在公海上接入了其他国家的信号。

国内漫游已无任何技术成本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所发布的数据显示,早在2012年,我国移动漫游费收入累计达718.5亿元,在国内移动通信收入中的占比基本稳定在8%至10%。“尽管近年国际国内漫游费均有调降,但依然是一项重要的收费项目。在部分套餐中,数据流量也会收取漫游费。”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秘书长李苏京说。

漫游费必须要收取吗?中国移动研究院一位前高管告诉记者,国内漫游费和国际漫游费存在较大差异。国内漫游费是我国运营商历史上内部区域分割的产物。过去,运营商是以各省甚至各地级市为单位运营的,各省的分公司之间成本独立结算。“用户到了一个新的地方通话,就要使用当地运营商的通话资源设施,所以就要额外付一笔漫游费。”

多位权威技术专家表示,目前,三大运营商已基本实现全集团整体核算成本,国内漫游费却照旧收取,这并不合理。浙江移动公司一位资深技术人员坦言,从技术层面来说,国内漫游费成本已“几乎为零”,并不需要比本地通话更多投入。“国内漫游对各分公司只是数据库提取的问题,几乎不产生任何技术上的成本。”

李苏京等专家表示,从国际上看,一个国家的运营商在自己不同分公司向用户收取国内漫游费的情况比较少见。“从原理上来说,国内漫游费是运营商各分公司未采取全集团整体核算成本造成的,是一项人为收费。”

另一方面,国际漫游费则是我国运营商用户在境外使用海外运营商的通话资源产生的费用。“例如,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到了任意国家或地区,中国运营商都要与当地运营商议定使用其通话资源的价格,从而形成了国际漫游费。”长三角一家虚拟运营商企业负责人说。

目前,国际漫游费不仅被抱怨贵,而且收取、计费标准存在不小的随意性。北京电信一位用户向记者反映,一些运营商宣称降低出国漫游费用,但只是要求用户额外办理到达某国的定向优惠包。当旅客在途中经过第三国、公海等区域时,仍动不动产生高资费。“投诉后,客服人员说遭遇类似情况的消费者很多。沟通就能减免,没有沟通就只能照单全付了。”这位用户说。

原标题:手机漫游费收了20年 成本却几乎为零返回大燕网首页>>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