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生存现状(基本情况)
发布时间:2015-05-04 来源: 未知 点击:
次
导游,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虽然说1927年我国便成立了“中国旅行社”,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都有导游,但是,那时的导游主要是以外事接待工作为主,应该成为翻译导游人员(简称翻导人员)。其实,我国的导游真正的发展应该说是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直到1989年才建立了导游资格考试制度,1995年建立了导游等级考核制度。
但是,我国用了近30年的时间,走过了国外160多年的导游发展历程,可以说是发展迅猛。但是,目前看来,导游队伍的迅速壮大(我国导游员总人数已经超过了50万),也造成了良莠不齐以及生存状态不佳的情况。
首先,近年来,随着导游考试规则的逐步放开,许多人都抱着考证态度来参加导游证考试,就是认为自己的证书越多越好,而不是为了做导游而考导游证,甚至还有的人考导游证是为了以后自己去游玩可以不买门票,所以,首先便是动机不纯;其次,许多考到导游证的人员,目前真正在进行导游工作的人连50%都达不到,有的成为了计调人员,基本不会出来带团,有的在其他行业,一年都不会带一个团,有的都是管理人员,自身也不大会出来带团,所以说,去除这部分人员,真正在导游工作前线的人员已经不多了;最后,许多导游都无法真正认识到导游服务的辛苦,在参加了一、两年工作、有的甚至只有半年之后,便无法承受而转行了。实际情况中的导游工作真的是非常辛苦的(包括出境领队),绝对不是普通人认为的一边陪着游客游玩、一边还拿着工资补贴。
那目前,我国导游的生存现状又如何呢?
首先,从目前我国导游的工作待遇来看,这也是最主要的,许多导游员都是没有工资、劳保和所谓的“三金”、“五金”的,虽然我国的《导游员管理条例》和《劳动合同法》上一再强调要与导游员签订劳动合同,但是,从全国各家旅行社的普遍情况来看,到底有多少导游员是真正与其雇佣社签订劳动合同的呢?这也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面是旅游企业为减轻企业成本,就给导游服务费,按天计算,一团一结,导游员收益现成;另一面是许多导游员只看短暂利益,没有为自己的长远利益着想,所以也不要求签订劳动合同,并且这样,导游员可以同时在几家旅行社带团,赚取更多的费用,这样就为自己也多一些机会。
当然,近两年已经有一些大型旅行社也认识到这个问题了,所以也陆陆续续为一些比较专业和优秀的导游进行转正,想江苏康辉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就已经有20位专职导游已经转正了。
其次,从收入来源上来看,旅行社一般把导游分成三类:实习导游、普通兼职导游、优秀专职导游。导游服务费从50元至300元左右不等。但真正的现实是,许多导游不仅仅没有工资、劳保,而且带团连导游服务费都没有,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赌团”。那这种情况是如何造成的呢?首先是我国许多旅游企业的无序竞争,相互压价,导致利润减少,甚至为“负团费”、“零团费”,而我国目前有较大部分游客消费不理智,在选择旅游产品的时候,就是哪个最低就选择参加哪家旅行社的旅游,而旅游企业为以低价吸引游客,自然在产品中减少许多必要的组成部分,而这一部分必须在游客出游后再另行付费,即通常所说的“自费项目”。有的旅游产品甚至只有一个框架,其间的旅游内容全部是自费项目,旅行社把团队赚取利润的风险转嫁给导游员,导游在接团时,不得不为了生存,而不断带领游客进店购物、增加自费,这种团原本就是“负团费”、“零团费”,所以导游服务费就根本无从提起。最典型的就是低价的华东游、北京游、云南游、海南游等等。
最后,从导游的自身来看,大部分导游员都是各大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也有其他专业或者业余学习考证的,随着导游考试的放开、各大职业院校的招生面扩大,许多导游都是外地生源,毕业后,不得不面对生活环境的改变,经济来源成为最重要的压力,何况许多人都是独生子女,刚参加工作就急于想如何赚取更多的经济收益,但是却无法正确面对导游工作的艰苦和各种困难,主要表现为三点:
1、不会主动学习增加知识,却一味追求经济效益;
2、 由于自身生活环境的改变,不会处理许多应急事件;
3、 知难而退,许多导游在很短的时间内选择退出,不再从事导游工作。
还有,要说的是小费的事情,其实到目前为止,我国国内还没有形成游
客主动支付导游小费的习惯和想法,除了少数地区和游客会支付小费以外,国内团导游基本没有这一项收入,去年曾闹得沸沸扬扬的广东关于游客支付导游小费的事情最后也是不了了之。小费,其实是游客对导游服务的一种肯定,其实也是导游服务费的一种额外体现,在国外是非常平常的事情,而在国内却还是一种不敢多谈的忌讳,非常奇怪。
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导游员,应该不断努力学习、灵活机智地处理各种事件,更重要的是要有吃苦的精神。
正在编写一本册子,感觉首先要讲清楚导游的目前状况,让准备要做导游或者已经
做了导游的朋友们能够真正认识到导游工作的辛苦和艰难,以及如何正确面对自己的职
业!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