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实现“逝有所葬”真的很难吗?

发布时间:2015-04-23      来源: 伍文    点击:

实现“逝有所葬”真的很难吗? 每年清明期间,关于殡葬消费高、“治丧难”、市场不够规范等话题往往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清明节前夕,围绕如何破解殡葬高消费难题、缓解群众“治丧难”、加快殡葬改革等问题,记者采访了民政部社会事务司负责人。(京华时报,4月5日
清明时节,祭祖之期,本当单纯的去祭祀祖先、缅怀英烈,但网络上随之跳出的关于殡葬消费高、“治丧难”、市场不够规范等话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让这个清明节显得喧嚣、烦躁。
殡葬消费高不是如今才出现的吐槽,一些网友甚至感慨,在这个高物价的时代,“生不起、养不起、活不起、死不起”,虽言之过甚,但反映了不少工薪阶层的苦闷。亲人的逝去已经让人难过,如果连一处巴掌大的安葬之所也找不到,如何安慰亲人的在天之灵?作为一个让全体公民都自觉热爱的社会,如果连逝者的安息也要付高昂的费用该是何等荒唐?群众“治丧难”究竟是何导致?为何不见官员、富豪有此等困扰?这是否说明这个社会连殡葬也要分个三流九等、高低贵贱?
一则正如群众反映的那样,高昂的殡葬费让不少群众感受到了较大的经济压力。其中的原因,不外乎殡葬公共服务水平低、殡葬救助保障政策措施不完善、殡葬服务市场动作不规范,当然也与殡葬服务特殊的精神消费特征有关。二则很多殡葬服务地方火化设施落后,设施建设配套严重不足,这与地方对相关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有关。三则厚葬是中国人的传统风俗,也不论家贫家富,死才为大,厚葬以示对逝者的尊重。在这种风俗下,竟还形成攀比心理,不但比较谁选的墓地贵,还出现给逝者烧纸车、纸房、纸美女、纸二奶的奇象。这种心理助长了社会的歪风邪气,同时也让殡葬公司抓到了借机肆意抬高殡葬服务费的理由,以致出现“死不起、葬不起”的声音。四则,人多地少,不仅是中国,其它任何国家也是如此。只是没有任何国家或地区像中国这般“治丧难”,以致让人“不敢死”。特别是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一寸地一寸金,墓地价格上涨比之房价飙升的速度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城市能开辟出来作作公墓的毕竟少得可怜,殡葬也成为工薪阶层不可承受之重。
实现“逝有所葬”真的很难吗?其实只要政府肯下决心解决推进殡葬改革,群众肯下决心转变殡葬观念,实现“逝有所葬”也并非难事。一则大力推行惠民殡葬政策,完善殡葬公共服务保障制度,解决群众基本殡葬需求。二则加强对殡葬市场监管,规范殡葬服务和收费行为。三则大力宣传、倡导厚养薄葬观念,将生态安葬纳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畴,引导群众自觉树立文明节俭治丧新风气。其实,倡导生态殡葬,可以形式多样,如树葬、花葬、深埋,完全可将逝者安葬之地选在生态较脆弱的地点,进行树葬、花葬,既是对逝者的尊重,又相当生态环保。
 
 
     作者: 伍文联系电话:
13458011077
地址:四川省三台县
邮箱:621114
邮编:wugw5.ok@163.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