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这种社会保险正在逐步推开,未来将惠及每个人!

发布时间:2018-06-22      来源: 央视新闻    点击:

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5项社会保险之外,一项新的社会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正在中国逐步推开,为失能老人体面养老提供保障。

我国7%的家庭有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显示,中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超过4000万人,其中重度失能老人占相当比例。同时,相关调研报告显示,全国7%的家庭有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目前实际接受的护理绝大部分由配偶、子女或亲戚提供,第三方机构服务占比极低。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 金维刚: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老龄化的不断加快,失能和半失能以及其他失智、精神障碍者的人数还会进一步增加,对于这类群体的长期照护,社会需求在不断增长。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相关制度。

面对大量失能人员对于长期护理保障的客观需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中国应运而生。2016年,全国15个城市和两个重点省份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探索建立以社会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

△图/视觉中国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朱耀垠指出,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战略举措。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不仅可以满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照料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使其获得最大程度的生活独立和人格尊严,也可以缓解老年人家庭成员、特别是子女的照料压力。

什么是长期护理保险?

2017年4月1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了《关于试行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意见》(以下称《意见》),决定利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省全面建立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以山东为例,让我们了解一下长期护理保险的参保范围、缴费办法、待遇支付等。

参保范围

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和退休人员。

缴费办法

通过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单位补充医保资金、个人缴费及财政补助、福彩公益金等渠道解决。其中,个人缴费不低于筹资总额的30%,个人缴费可从职工个人医保账户代扣。

各市要根据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和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待遇水平合理确定具体筹资办法、筹资比例和筹资标准。

保障范围

重点保障长期处于失能或半失能状态的参保人员日常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等所需服务费用。

各市可根据当地保障需求和资金承受能力,低水平起步,科学确定重点保障人群和具体保障项目,并随经济发展和资金支撑能力提高逐步调整。

待遇支付

护理服务费用由护理保险资金和保障对象个人按比例或按定额分担,对贫困人员可以给予适当照顾。

长期护理保险待遇可按机构护理、家庭护理等不同形式、护理不同等级、提供护理服务不同方式等制定差别化的待遇保障政策,原则上规定范围内的护理服务费用支付标准掌握在75%左右。

各地要积极探索享受护理待遇与个人缴费适当挂钩的办法,强化个人责任。

长期护理险已覆盖约4800万人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宋福兴介绍,

历经两年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已经在青岛、上海等15个试点城市和北京、河北等多个省市的非试点区域展开,覆盖人群大约在4800万,取得阶段性成效。

到2017年底,超过7.5万人享受到了保障的待遇,赔付护理保险金大约5.7亿元,基金的支付比例超过了70%。在有效减轻失能人员及其家庭经济负担的同时,带动了试点地区相关产业投资约70亿元,直接拉动就业4万多人次,有力促进了护理服务业市场的发展。

山东省青岛市2012年,山东省青岛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

2017年开始,青岛又把重度失智老人纳入长期护理保障范围。

从今年4月1日起,青岛开始实施“全人全责”式、升级版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原来的长期医疗护理基础上,将基本生活照料纳入职工护理保障范围。

截至目前,青岛市已有5万多人享受到护理保障待遇,累计支出护理保险资金近15亿元,护理服务机构发展至600多家。

△图/视觉中国

浙江省宁波市

2017年,《宁波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方案》落地。在试点阶段,试点区域内参加该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不含参加住院医疗保险人员),个人无需另外缴费参加长期护理保险。

其中,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原因导致失能,经过不少于180天的治疗,经评估符合重度失能标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长期护理的参保人员,自评估结论作出次月起可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

不久前,宁波市首批被评估为重度失能的574名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开始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133万元。

护理人才紧缺成最大短板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才刚起步。专家认为,目前这一制度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新趋势和老年人快速增长的护理服务需求还不适应,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设计和实践探索。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朱耀垠:

人才问题是当前制约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从事长期护理专业服务的人员数量较少、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业务能力不高等问题普遍存在。

△图/视觉中国

据测算,以4000万失能老人为基数,按照3∶1的护理服务配置,护理人员需要1000多万。当前,护理服务人员队伍匮乏。养老护理人员持证上岗的不到10%,绝大部分养老机构护理员集中在40—50岁年龄段,学历大多在初中以下,且多数来自农村,服务粗放。有资料显示,全国只有10余所院校设有养老护理专业,难以满足市场需要。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综合人民日报、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