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习近平心目中的优秀年轻干部是啥样?

发布时间:2018-07-02      来源: 共青团中央    点击:

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的消息,引发网友们的关注。

关于什么是好干部,又该如何选贤任能、培养年轻干部,习近平论述过很多次。

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

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有计划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这种锻炼不是做样子的,而应该是多岗位、长时间的,没有预设晋升路线图的,是要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要形成一种风气,年轻干部都争先恐后到艰苦岗位、到基层去,并以此为荣。

好干部的标准

好干部的标准,大的方面说,就是德才兼备。同时,好干部的标准又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历史时期,对干部德才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革命战争年代,对党忠诚、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干部就是好干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懂政治、懂业务、又红又专的干部就是好干部。改革开放初期,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知识、懂专业、锐意改革的干部就是好干部。现在,我们提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等具体要求,突出了好干部标准的时代内涵。

怎样成长为好干部

怎样成长为好干部?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从干部自身来讲,个人必须努力,这是干部成长的内因,也是决定性因素。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

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好干部成长起来了,培养出来了,关键还是要用。不用,或者用不好,最终等于还是没有好干部。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

选人用人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选人用人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推荐票只是一个方面,只能作为用人的重要参考,不能作为用人的唯一依据。党管干部嘛!都靠票来定,党管干部怎么落实啊?谁最了解干部的德才和实绩啊?那应该是领导班子、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他们在推荐干部方面的权重应该适当加强。如果领导班子、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都说不出哪个干部强、哪个干部弱,那就是失职!

干部成长是有规律的

干部成长是有规律的,年轻干部从参加工作到走向成熟,成长为党和国家的中高级领导干部,需要经过必要的台阶、递进式的历练和培养。我们不能唯台阶论,但必要的台阶也是要的,一步登天在现在这个时代是行不通的。许多同志有这样的体会,参加工作后,在普通岗位上经历一些难事、急事、大事、复杂的事,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国情、社情、民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接地气”,正所谓“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早熟的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允许工作失误

要鼓励大胆探索、勤勉敬业,允许工作失误。一个干部事业心、责任感强,工作干得多,发生失误的可能性也就相对多一些。对这样的干部,一定要全面评价、把握主流,既肯定成绩,又诚恳指出不足,帮助他们改进提高,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可能减少失误。不能求全责备,一有失误就加以责难,这样会挫伤干部敢于担当、勤奋工作的积极性。决不能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甚至不干比干更得利的导向。

埋下“定时炸弹”,终究会引爆

任人唯亲、任人唯利、任人唯圈,如同埋下“定时炸弹”,终究会引爆。为了一己私欲,无视组织原则,提拔重用德才不达标者甚至长期带病的干部,必然扭曲用人导向,挫伤干部队伍积极性,对政治生态造成严重破坏。各级党委要从查处的大量腐败案件中反思选人用人的得失,下大决心治理吏治腐败,为好干部打开广阔成长空间,为从严治党夯实干部工作基础。

要保护作风正派、锐意进取的干部

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其中积极性又是首要的。党组织对待干部,既要严格管理,又要热情关心。要保护作风正派、锐意进取的干部,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

抓好选人用人这个导向

抓好选人用人这个导向。选人用人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风向标,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对政治生活危害最烈,端正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治本之策。要落实好干部标准,严把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真正让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奋发有为、锐意改革、实绩突出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让阳奉阴违、阿谀逢迎、弄虚作假、不干实事、会跑会要的干部没市场、受惩戒。

干部要提高专业素养

我多次讲,干部要提高专业素养。专业素养是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的统一,而不仅仅是专业对口那么简单。选人用人要适应这种要求,开阔视野、着眼全局,在众多可能的人选中把最适合的人选选出来。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