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李林在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发布时间:2015-06-06      来源: 中国法学网    点击:

在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2014年1月7日)

 

今天很高兴也很荣幸,自己作为一名法学理论工作者,能够成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的光荣成员,能够用自己多年积累的法学、政治学和立法学专业知识,更好地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的建设和发展,尽一个学者的绵薄之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根本制度形式,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平台,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根本制度基础。

成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会,是我国民主政治和法治中国建设的一件大事、喜事和好事。它把从事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的机关、单位、院校和个人等组织起来,把哲学、政治学、法学等多学科研究人大制度的力量整合起来,深入开展人大制度的理论与学术研究,全面总结人大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不断探索人大制度的坚持、完善和发展,广泛宣传人大制度的特色和优势,不断增强我们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充分发挥人大制度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与中国民主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求解放、谋幸福、当家作主的重大实践创新,是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相结合的重大制度创新。在人类民主政治的历史长河中,它是一个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由无产阶级先进政党创造的民主新生事物;在世界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革命实践中,它是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民主政治奇迹;在华夏五千年的政治文明史中,它是一个由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充满当代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形式。

正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生事物,是中国人民创造的新型民主制度形式,所以,我们需要多学科合作不断深化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研究,从而为它的坚持、完善和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科学的理论支撑;我们需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来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最新经验,从而为它的茁壮成长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源泉;我们需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科学内涵和时代特征,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增强对它的情感认同、制度认同和行为认同,不断强化全民族的民主制度自信;我们需要持之以恒、形式多样地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对外宣传、交流与合作,从而使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党、组织和友好人士更加理解我们的人大制度,更加认同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特色、优势和文化底蕴。

最后,提三个建议:一是建议研究会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论坛,每年组织全国人大与地方人大、理论研究与实务工作等方面的同志,集中研讨人大制度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总结交流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的最新经验,切磋分享人大制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二是建议编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学校统一教材、干部学习读本和群众普及读物,使人大制度理论进学校、进课堂、进干部培训班,用通俗易懂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向全社会普及人大制度的知识;三是建议用中英文等多种语种和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出版中国人大以及研究会的理论刊物,开设面向中外人士的中国人大网站,印制人大制度知识的外宣材料,向国内外广泛持久地宣传我国人大制度。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