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潍坊市法学会推进社区法律服务诊所建设打造基层化解社会矛盾新平

发布时间:2015-03-12      来源: 网络整理    点击:

  潍坊市法学会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积极探索推进社区法律服务诊所建设,整合基层法律服务资源,引导基层群众依法维权,推动依法化解社会矛盾,切实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主要动因

  当前,基层社会矛盾大量存在,特别是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家庭婚姻、邻里纠纷、医患关系、交通事故和征地拆迁、涉法涉诉问题等引发的矛盾纠纷明显增多。而传统的调处方式单靠街道、社区等基层力量来化解矛盾,效率低、成本高、效果差,在这种情况下,要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推动问题及时就地解决,就必须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群众依法反映和解决问题,营造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潍坊市法学会、潍坊市综治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社区法律服务诊所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全市开展社区法律服务诊所建设工作,努力打造基层依法化解社会矛盾新平台,并在各县市区分别选取了1-2个人口聚集度高、矛盾纠纷量较大、基础工作条件好、辐射能力强的社区启动试点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市面上推开。

  二、基本做法

  一是搭建工作平台,有效整合基层综治和法律服务资源。社区法律服务诊所是由社区工作者、法学和法律工作者及志愿者组成的自我管理服务的群众组织,其主要任务是接待群众来访,开展法治教育、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依法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解决问题,并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及时搜集社情民意,反馈法律需求信息,为法学研究和政法综治工作及时提供第一手资料。社区法律服务诊所主任一般由社区综治工作站站长担任,副主任由熟悉法律业务的同志担任,工作人员采取专群结合的方式,以律师、在职和退休政法干警、社区综治干部为骨干,把基层各类综治和法律服务资源整合到一起,推动了社会矛盾依法化解和群众法律需求“一站式”解决,让群众不出社区就能挂上法律服务“专家号”,问题在社区就能得到有效解决。

  二是规范诊所建设,提升基层法律服务和化解矛盾规范化水平。为确保社区法律服务诊所建设和工作开展规范推进,全市社区法律服务诊所在建设过程中统一设置了“一标牌、三台账、五公示”,即:统一制作悬挂社区“法律服务诊所”标牌,统一印制《接诊登记簿》、《案件受理簿》、《结案报告簿》三本台账,统一在醒目位置公示“法律服务诊所”工作制度、服务项目、人员构成、值班安排和出诊时间。同时,全面推行服务公开制,完善受理解决群众诉求工作流程,确保了法律服务诊所工作人员依法有序开展工作,为群众提供了规范、高效的法律服务,推动了群众依法合理表达诉求、解决问题。

 



(责任编辑:ZIDONGGE)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