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全国首例垃圾短信合同案宣判,发百万信息却是白忙一场

发布时间:2015-04-25      来源: 《无锡日报》    点击:

 

 

为了给新楼盘宣传造势,无锡一家网络公司在2个月内向市民群发房屋销售广告短信165万条。但合同到期后,该楼盘开发商却迟迟不支付服务费,无奈之下,这家网络公司将开发商告上法庭,索要拖欠费用8.4万元。让这家网络公司没想到的是,法院判决双方合同无效,并没收了非法所得,上缴国库。

 

记者获悉,无锡南长法院扬名法庭近日判决的这起案件,是全国首例司法认定发送垃圾短信网络服务合同无效、收缴违法所得案件,并刚被最高人民法院《公报》采用公布,对全国法院审理同类新型案件具有权威指导作用。

 

“多数情况下,短信群发企业因违法心虚,并不会主动到法院打官司。”审理此案的法官黄海涛说,近年来,全国人大制定法律、工信部出台规章严厉打击垃圾短信,均明确未经同意、强行发送商业广告短信属于违法行为。此案中,由于开发商已破产,债主较多,这家网络公司多次讨要服务费无望,迫于无奈,以普通的商事纠纷将开发商告上法庭。黄海涛透露,接手此案时,他查阅资料后发现,“垃圾短信”是一种新的商业交易模式,全国同类案件较少,并无可借鉴判例。

 

案件审理中,网络公司坦承,并未对开发商提供的手机用户是否同意接收信息进行审查。通过合议庭讨论后,法官们觉察到“这不是一起普通的商事纠纷”,当事双方故意向不特定公众发送垃圾短信,侵犯了公众利益。最终,本案适用了全国人大常委会2012年底颁发的《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这是该决定实施以来首次被作为判案依据。

 

法院认为,当事双方在对所发送的电子信息的性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无视手机用户群体是否同意接收商业广告信息的主观意愿,强行向不特定公众发送商业广告,违反网络信息保护规定、侵害不特定公众的利益,双方合同应无效,所发送的短信应认定为垃圾短信。因此,法院不仅驳回了这家网络公司的诉讼请求,还严惩其发送垃圾短信的行为,收缴违法所得8.4万元。

 

“治理垃圾短信,法院亦可有所作为。”无锡法院的这一判例赢得了不少律师的点赞,他们认为,法院的判决震慑了垃圾短信群发企业,对净化手机通信环境有所促进。

 

作者:马雪梅

来源:《无锡日报》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