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秦晖:人类社会正面临一个重要关口

发布时间:2015-06-23      来源: 共识网    点击:

摘要
现在人类社会面临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口,比起冷战时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平行市场"互不来往的状况,说进步当然有很大进步,但是说危机也蕴含着空前的危机。

 

共识君按:本文原载《领导者》杂志总第63期。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皮凯蒂与他的《21世纪资本论》

 

世上已无纯社会主义,也无纯资本主义

 

最近我们的书界盛传:有一本风靡世界的《21世纪资本论》,提出了"资本主义向何处去"的大问题。

 

我认真拜读了皮凯蒂的这本书。他并没有自比马克思。"论21世纪的资本"在我们这里被翻译成"21世纪资本论",倒是很抓眼球的。

 

不过,现在世界上还有"资本主义"吗?马克思当年抨击的那种资本主义早就已经不存在了,现在世界上所有国家,至少是主要国家,从中国到美国全部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不是19世纪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也不是列宁搞的计划经济或者马克思朦胧想象的那些东西。

 

"既有计划又有市场,既有国有也有私有,既讲社会平等也讲利益竞争"现在是几乎所有国家的现实。

 

但是我并不想在这里宣传"趋同论"。虽然都"既有-也有",但并不等于说这些国家的体制是一样的,政治体制不一样就不必说了,经济体制其实也有本质的区别。

 

所谓本质区别,就是不能仅仅从数量比例看。"既有"、"也有"的两种东西比例大小是个问题,但并非主要的,也未必能成为区分的标志。

 

中国国有经济雇员比例比美国高,但不如奥地利,然而中国与美、奥的区别显然比美奥间的区别大得太多。

 

另一个例子是"福利",据说瑞典是高福利国家,美国则是低福利的。但中国的福利就不是高低的问题,我曾指出它是一种"负福利"。

 

有人问了:既然你说现在世界上已没有纯社会主义,也没有纯资本主义,大家都在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又说实际上体制的区别还是在拉开,这不矛盾吗?为什么会拉开呢?

 

原因就在于:我们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有截然相反的两种理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A”:政府为人民服务

 

有一种理解,我姑且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A"吧,在这种理解中,"社会主义"意味着老百姓必须对政府进行更大程度的公共服务问责。

 

你要给我们提供更多的福利和保障,这不是你的"恩情",而是我们的权利,我们供养你就是让你给我们干这个;干了是你该的,我们无须感恩(像瑞典那样"从摇篮到坟墓"国家都承担责任,也不见百姓对统治者感恩戴德)

 

不干我们就要问责,就要换马(所以瑞典自由党理论上不喜欢福利国家,但上了台还是得搞福利,因为老百姓不给你卸责,你就必须搞)。我们讲政府要"为人民服务",不是人民为政府服务,"社会主义A"就是这么做的,尽管它的政府并不整天这么标榜。

 


瑞典:一个福利国家

 

但是什么叫"市场经济"呢?

 

在这种A类型中,所谓市场经济就是"市长不找市场找"(注意:不是"不找市长找市场",是限制"市长"找百姓弄权,不是限制百姓找"市长"问责)。你政府的权力要受到限制,不能有无限政府,你的权力不仅是我们授予的,而且必须有明确的边界。

 

边界之外就是我们的自由,包括契约的自由、市场行为的自由。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A"的"社会主义"意味着公民加大对政府的问责,而"市场经济"意味着公民对政府权力严格的限制,权力无限的政府就不可能是市场经济的。

 

有人说这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A"是"分配社会主义",国家只搞分配,不搞生产,其实倒也未必。

 

比如,东德刚刚建立没几年就发生了1953年的6·17工潮,就是工人运动,提出的主张就是"反对红色血汗工厂",既然搞社会主义,怎么能允许血汗工厂比资本家都搞得厉害?

 

资本家都不能让我们干那么多,挣那么少,"社会主义"就意味着我们有权比资本主义工人干的时间要短,工资要高,福利要多。

 

你现在相反,居然要我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先生产,后生活""小车不倒只管推"?资本家都不敢这么要求我们。

 

而"社会主义A"这么干就不行。

 

瑞典社会民主党掌权以后,国有化了一批企业,之后发现经营很困难,民主条件下的国有企业往往工会就很强大,民主条件下国有企业管理者也不可能像我们国企干部那样——上面的指令完成得好就可以升官。

 

民主国家政府官员,政务官靠选举,事务官靠"科举"(专业考核)。没有"厂长受上面赏识就可以提部长"这种升迁渠道。既没有升迁激励,又没有资本积累激励,所以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是非常难解决的。

 

讲得简单点,既然民主化了,厂长就不能只讨好上面,而要讨好工人,工厂又不是他厂长的,工人和管理者大家一起吃国家,国家受得了吗?包括南斯拉夫的"社会所有制"企业,后来也碰到了这样的问题。

 

这样,"社会主义A"的国营企业经营困难,逐渐就主要转向"社会主义分配"了。

 

有人说这是社会党"变质"了,被资本家收买了。其实民主体制下的存量国有化一般也是赎买而非没收,增量国有化就和资本家的偏好更难相关。

 


资本家的“剥削”

 

国家是把资本家的企业赎买下来由政府自己经营,还是搞累进的高税收、让资本家主要是给国民而没法给自己挣钱?资本家对哪个的抵触更强烈?

 

这根本是不一定的。

 

道理很简单:赎买也好,征税也好,两者都有条件是否优惠的问题。

 

对资本家来说,企业要是可以卖个大价钱,这钱还是我的嘛,我怎么一定会更愿意交那么高的税让你把我赚的钱几乎全拿走?

 

所以瑞典左派放弃大办国企而转向"分配社会主义",与资本家的偏好无关,而是绝大多数选民(主要当然是劳动者)的选择,实际上就是可行性的缘故。

 

这个体制发展到现在,已经在发达国家中成为普遍的形态,即使在美国,我们知道美国几乎是不办国企的,连军事工业都是私营的,但就再分配而言,国家财富中公共财政所占比重也是相当大的。

 

而更重要的是,民主制下公共财政就是"公有"而不是官有、皇有的,是用于"社会"、取向于社会平等的,不可能用于皇家或官家,难道这还不是"社会主义"?古代专制皇帝的"盐铁官营"倒是管生产的,难道那才是社会主义?

 

因此这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A",讲得简单点就是国家的作用和市场的作用都存在,个人意志、个人利益和公共意志、公共利益都对经济行为有重大影响。

 

在这种条件下民众对政府的问责能力很强,而政府的权力被民众限制得也很严;前者体现"社会主义",后者体现"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不找市长找市场

 

还有另一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姑且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吧,那虽然也有两种调节,但是两种调节的逻辑都恰恰与A相反:

 

在这种体制下,"社会主义"意味着政府拥有无限权力,老百姓不能限制它。而"市场经济"意味着政府可以推卸责任,老百姓不能对其进行公共服务问责。

 

前者使自由市场无法存在(或者没有市场,或者只有垄断和特权充斥的"市场");后者使福利国家无法存在——给你一点福利你必须感恩戴德,不给你也不准要求。

 

老百姓被告知"不找市长找市场","市长"却可以随意找老百姓横征暴敛。

 

总之,无论"社会主义"还是"市场经济",在这种B类型中都意味着人民要"为政府服务"——尽管它经常标榜的是相反的说法。

 

 

换句话说,在上节论述的类型A中,"社会主义"意味着政府责任变大,而"市场经济"意味着政府权力变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意味着政府责任越来越大,而权力越来越小。

 

相反在本节讲的类型B中,"社会主义"意味着政府权力变大,而"市场经济"意味着政府责任变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意味着政府权力越来越大,而责任越来越小。

 

这样一来,这两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A和B的差别,也就变得越来越大;换言之,不是"趋同",而是"趋异"了。

 

A与B的畸形互补:人类社会蕴含着空前危机

 

现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是"混合经济",但是这个混合经济有两种不同类型,用我的话说:有些国家政府拥有"社会主义的权力",甚至"超社会主义的权力",但是只承担"资本主义的责任",甚至连这点责任都不愿意承担。

 

而另一些国家,政府只有非常有限的权力,或者说是"资本主义的权力",但民众却要它承担"社会主义的责任",甚至可以说是"共产主义的责任"。

 

所谓福利国家的分配,追求社会平等到这种程度,以致如果按照以前的某种教条,似乎不太像是"社会主义",但却更像是"共产主义":福利国家这种分配形式是"按需分配"的,不是"按劳分配",福利保障不是奖励劳动模范。

 

A和B的对比,现在可以说越来越鲜明:有些国家政府权力无穷大,可以任意横征暴敛,但是责任却很小,福利说不给就不给,延长退休年龄、公共服务价格暴涨,都可以一锤定音。

 

另一些国家政府权力很少,但是责任无穷大,民众既要求减税(或者反对加税),又要求增福利(或者反对减福利)。

 

两种体制的区别越来越大。

 

而这两种体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构成了一种非常有意思的互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A"类型的国家尽管国民可以很富裕,但政府却越来越穷,穷得债台高筑。

 

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类型国家尽管国民并不富裕甚至很穷,政府的钱却多得没法花,没法花就有两个办法:

 

一是政府放手"自我服务",不仅越来越奢侈,花在压制民众上的钱也越来越多;

 

二是借钱给那些"A类型国家",让他们的债台越筑越高。

 


图文无关~~

 

一般地说,如果可以随心所欲,统治者总是希望权力尽量大,责任尽量小,专制条件下尤其如此。相反,民众总是希望统治者权力尽量小(以便民众有尽量多的自由)、责任尽量大(民众有尽量高的福利),民主条件下尤其如此。

 

但是,在全球化的程度没有如此高之前,这两种状况的发展会受到很大限制。

 

例如,在A类型的孤立国家中,百姓如果既要高福利又要低税收,那很快会出现大亏空,政府只有印钞填补,百姓很快会吃到恶性通胀的苦头,他们就明白游戏不能再这么玩了。

 

反过来在B类型孤立国中,统治者一味要求百姓"先生产后生活",在计划经济中就会出现灾荒,在"市场经济"中就会出现严重的生产过剩危机。

 

但是现在经济全球化了,市场经济"超国界"的大发展,使得A类型国家民主制下民众"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毛病越惯越严重,国民消费过分,积累能力不足,但全球化下的贸易逆差和国债规模使他们越来越可以在全球透支,以拖延问题。

 

而反过来,B类型的国家成为"世界(血汗)工厂",国民消费不足,积累能力过剩,可以而且"需要"别人来透支;B类型的"马"更是骑在国民头上狂吃山珍海味却可以不"跑",吃不了就借给别人。

 

像这样一种全球化下的AB互动,两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的问题,而且相反相成,互为因果却又互相抱怨。这些问题逐渐走向积重难返。

 

因此,我觉得现在人类社会真的是面临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口,比起过去只有"资本主义"的时代,以及冷战时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平行市场"互不来往的状况,说进步当然有很大进步:

 

A类型获得了高消费高创新,B类型获得了高增长高"国力",而且交往也产生了类型转化的进步——B类型不但向A类型学习"市场经济",而且也在学人家的"社会主义"(他们福利国家对我们的影响,正如我们血汗工厂对他们的影响一样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说危机也蕴含着空前的危机,那就是截然相反的两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全球背景下畸形互补的"竞劣"发展。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