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财政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钱怎么花?

发布时间:2015-06-03      来源: 国务院公报    点击:

财政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钱怎么花?

 

新华社北京512日电(记者 周玮)国办11日公布转发的四部委《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引起广泛关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钱怎么花?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12日,在文化部、财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财政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对意见有关预算管理的内容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资金保障:所需资金从既有预算中统筹安排

 

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问题,意见明确了两点,一是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从既有预算中统筹安排。具体说,对预算已安排资金且明确通过购买方式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按相关规定执行;对预算已安排资金但尚未明确通过购买方式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社会力量承办。二是逐步加大现有财政资金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力度,也就是说,购买主体应当在现有财政资金安排的基础上,按规定逐步增加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比例。

 

意见特别强调,对于新增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凡适于以购买服务实现的,原则上都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施。

 

购买价格:合理确定价格,避免获取暴利

 

关于购买价格,建立购买价格或财政补贴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承接主体服务内容和质量,合理确定价格,避免获取暴利。

 

“这里要明确的是,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应体现风险和责任对等的原则,具体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购买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有动态调整机制;二是购买价格要与服务的内容和质量挂钩;三是在此基础上使承接主体取得与其提供服务的内容和质量相当的合理回报,而不能是暴利。”财政部教科文司文化处调研员庞静茹说,为确保购买价格与服务质量挂钩,意见同时提出,对服务成果的检查验收结果应结合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并作为付款的重要依据。

 

绩效评价:侧重服务对象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庞静茹说,财政部门应当按照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的要求,加强成本效益分析,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工作。

 

意见作出具体要求:一是要健全由购买主体、公共文化服务对象以及第三方共同参与的综合评价机制;加强对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绩效评价,建立长效跟踪机制。“所谓综合评价机制,一方面要求购买主体、服务对象及第三方专业机构共同参与,另一方面要按照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短期效果评价与长期效果评价、社会效益评价与经济效益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对购买服务项目数量、质量和资金使用绩效等进行综合评价。”庞静茹说。

 

二是在绩效评价体系中,要侧重服务对象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评价。这里特别强调了群众满意度指标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

 

三是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价结果要向社会公布,并作为以后年度编制预算和选择承接主体的重要参考依据。也就是说,绩效评价要坚持结果导向,加强评价结果的应用。

 

监督管理:建立“信用档案”和“黑名单”

 

意见明确,加强对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监督管理,完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体系,严格遵守相关财政财务管理规定,确保购买行为公开透明、规范有效,坚决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同时,分别明确了财政部门,监察、审计部门,文化、新闻出版广电、体育部门以及购买主体和承接主体的职责。

 

此外,意见特别强调,建立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信用档案。对在购买服务实施过程中,发现承接主体不符合资质要求、歪曲服务主旨、弄虚作假、冒领财政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的,记入信用档案,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对造成社会重大恶劣影响的,要列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黑名单”,禁止再次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