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聂辉华:国企反腐和改革的关键是定位

发布时间:2015-06-01      来源: 中国网 共识网    点击:

国企应该逐步成为公共企业,不应该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如果国企不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国企领导人就不需要那么大的压力创造利润,就不需要那么大的权力,这就容易进行监督,腐败自然就会减少。

   从今年3月初开始,2015年中纪委启动首轮专项巡视,对包括中石油、中海油、国家电网等在内的26家央企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巡视,近20名高管被查,其中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建一、中石油总经理廖永远、中石化总经理王天普等国企界的重量级人物。

  有油水的地方最容易滑倒。向来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的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权重极高,一旦出现腐败问题,后果也是极为严重的。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聂辉华就国有企业腐败及改革问题接受中国网专访。

  中国网:为什么这一轮打击国企腐败的态势如此强劲?

  聂辉华:一点都不奇怪。所有的国有单位都面临着反腐败的风暴,包括高校、事业单位,文艺都包括,没有人置身度外,国企也是其中一部分。只是先后的问题。国企毕竟是企业,依附于官员,依附于政府,先反政府的腐败,相当于先拔了大钉子,再拔周围的草,这是一个整体的布局。

  腐败问题是一个结果,它是内生于它的体制、机制的。其实,腐败问题跟具体的政治制度没有太大关系,建立好的、完善的制度,就可以把腐败压缩到很小的范围里。

  中国网:为什么垄断的国企容易产生腐败?

  聂辉华:腐败的链条一般要满足三个条件:首先,得有权力,主要是自由裁量权;第二,这个权力能变成金钱,就是寻租;第三,腐败之后会被以很低的概率查处,腐败的成本很低。

  垄断的央企、大国企最容易满足这三个条件,因为规模很大,在行业中权力很大;又是做经济交易的,权力和金钱可以直接交换;国企的定位,决定了国企的官员既有行政级别,又有市场化待遇,身份的错位导致很难查处他的钱是否是通过正常的市场化报酬得来的,而且他还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阻碍调查。因此,腐败滋生非常容易。

  中国网:国有企业的腐败有哪些行业特殊性?

  聂辉华:国企腐败跟国有企业的垄断性质有关,主要是两类腐败:第一是工程招标,第二是关联交易。相比之下,工程招标也不算特别特殊,很多政府官员的腐败也是通过工程招标的方式来获取;关联交易比较特殊,举例说,一家国有企业的经理人,成立了一家跟国企业务相关的公司,通过把国企资产腾挪到自己公司里,损公肥私,这种方式只有国企才有,所有别的行业都很难存在。

  反腐败是所有改革的动力,国企也不例外。通过反腐败的方式可以把阻碍改革的人从关键位置上挪开。可以说,反腐败是改革的手段和动力。这一点,国企跟政府机关,跟很多地方也是类似的。

  中国网:针对央企、国企来说,如何扎进反腐败的制度篱笆?

  聂辉华:我总结了三个思路:第一,限制权力是基础;第二,监督权力是关键;第三,提高激励是保障。

  限制权力。权力不能太大,否则难监督,这是基础。就国企而言,不能由一个人决定某个项目上还是不上,让谁上让谁下,而是应该有论证、有决策、有公示,现在这方面并不完善。企业腐败跟政府不同,政府可以用很多程序限制它,企业不可能,企业要求对市场做出及时反应,有些商业秘密不能提前公告,这使得企业的腐败比政府更容易发生,因此从开始就限制国企领导人的绝对权力非常重要。

  监督机制。目前我们也没有更有效的监督机制,国企腐败一般都依靠国企的纪检组,但是受同级单位领导,不可能有很大自主权,很难做到独立性。现在大部分腐败的线索,70%都是由内部人举报出来的。

  我认为,现在国企反腐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国有企业的定位搞清楚。国有企业到底是市场竞争主体还是公共企业,不解决定位问题,所有的改革我认为都会没有方向。

  中国网:您认为,中国的国企定位应该是什么?

  聂辉华:我认为国企应该逐步成为公共企业,不应该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如果国企不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国企领导人就不需要那么大的压力创造利润,就不需要那么大的权力,这就容易进行监督。

  必须把内在的激励机制理顺。这方面可以借鉴法国的经验,法国也有很多国有企业,基本上都承担公共服务行业,没有竞争性行业,法国国企的一把手都是政府官员,按公务员待遇,但是前提是,既然按着公务员待遇,就不应该拿市场化的标准要求他,对他们要求主要是成本方面,要有一定的收益率规制。

  中国网:您认为国企应该退出竞争性领域吗?

  聂辉华:我认为应该逐步退出,国企就应该成为一个特殊企业,承担公共服务的功能,不以盈利为目的,没有那么大的权力,自然没有那么多寻租,没有那么多腐败。

  对于国有企业来讲,最糟糕的结果就是既垄断又盈利,最好的结果是竞争,但是盈利,这就是完全的市场化。但是我们走不了两个极端,只能退而求其次,就是允许受管制的垄断,但不盈利,这也是折中的办法。

  中国网:在目前的制度框架下,多大程度能实现这一目标?

  聂辉华:目前至少可以把企业分为两类,大部分国企可以以公共服务为目的,不以盈利为目的,减小这些企业的权力;有少数企业可以由国家成立资本运营公司。分类之后,负责公共服务的企业可以慢慢退出竞争领域。负责资本运营的企业成立国有资本融投资平台,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运作企业,受国家相关部门管理,只负责资本的收益率。

  但是有一点必须要注意,要实现这样的融投资平台,首先要取消这些国有企业的级别。目前的国企,虽然名义上没有级别,可是国企领导人都有级别,那就决定了国企的级别。

  中国网:有哪些途径可以取消国企的级别?

  聂辉华我曾经提过一个方案,取消国企级别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新招聘的经理人,让经理人自己选择要市场化的待遇还是行政级别;第二,在任的高管可以暂时保留行政级别,但退休之后,拿行政级别的报酬就不能拿市场化的报酬,以后再招聘的经理人不再给予行政级别;第三,若干年后,所有的行政级别全部取消,那些有行政级别的逐渐调回政府机关。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