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银行风险高发 监管揭露四大作案手段(下)

发布时间:2015-05-24      来源: 财新 金融混业观察    点击:

 

观察者言:近期银行业案件处于高发状态。其中,既有侵吞挪用客户资金、违法违规放贷、“私售”等内部案件,也有骗贷、网络攻击等外部案件。四川银监局在4月初总结了四种作案手段,并提出相关监管要求,以做好风险防控。

 

财新记者 吴红毓然/文

 

银行业进入案件高发时期。近期,四川银监局发现,在该省的银行业案件风险防控中,出现了一些具体问题,比如银行违规出具兜底担保、地产押品造假骗贷、大批量信用卡恶意套现、对公网银疯狂转账等。

 

对此,监管要求辖内银行业机构要加大排查力度,做好风险防御工作。比如银行业机构应在后台系统研发相应功能,对短时间内同一身份证多网点开卡,同地域身份证批量、集中开卡予以监控和拦截。

 

监管高层在近期召开的一季度经济形势会议上指出,银行业案件防控形势严峻,非法集资和民间借贷等外部风险向银行业传染加剧。目前发现的案件也反映出银行内控管理不严,制度屏障容易被击破,内部管理的执行力有待提高等问题。(见财新网“各地频发存款丢失 银监会宣布铁腕查案”点击可跳转

 

操作手段三:不法分子集中或批量申办银行卡从事违法活动

近期,四川省内相关机构堵截和发现了多起批量虚假申办借记卡、信用卡以骗贷套现的案件。

 

据当地监管部门指出,其主要操作手法是:组织省外口音居民或省内某地农村居民,集中、大批量以真实身份证申办借记卡或信用卡。开借记卡后转入一定资金并在短期内全部取空;开信用卡后,转入大额资金待获取高额信用额度后全部转出。

 

“这些银行卡最终沦为不法分子电信诈骗提取资金、高额现金透支后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中间载体。”前述人士指出,拿到批量办理的借记卡和信用卡的人,大肆透支后无法归还,造成批量身份证所有人不良信用记录,甚至倾家荡产。

 

其实《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有明确规定,银行卡及其账户只限发卡银行批准的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出租和转借。对此案件,监管要求,银行应强化开户审核,识别客户开户的真实意愿和开卡用途,对于恶意开卡或一人多处开卡的,可拒绝办理开户业务。

 

同时,要求审慎核定信用卡透支额度,审查客户职业、身份、日常收入、资产状况等综合资料的基础上,核定与其真实资产状况相匹配的额度。银行业机构应在后台系统研发相应功能,对短时间内同一身份证多网点开卡,同地域身份证批量、集中开卡予以监控和拦截,符合反洗钱报告标准的,要报送可疑交易信息,对涉嫌非法办卡的,应立即提请公安机关协查,取得《冻结通知书》后冻结其开卡和转出权限。

 

操作手段之四:不法分子利用网银短时、多笔转出客户资金

相关机构发现,近日有诈骗分子利用对公网银的相关规定,在1小时内分50笔疯狂盗取对公客户399万元存款的案件。

 

据财新记者了解,这是因为诈骗人员钻了一个规定,系对公网银通过“公转私”,单笔转账金额不超过5万元无需注明事由。

 

为避免银行客户遭受类似电信诈骗,四川银监局要求,银行发现对公结算账户出现资金集中进分散出、快进快出、不留余额、规避交易限额拆分交易等一种或多种特征的可疑交易时,关闭其对公账户的网银转账功能外。

 

同时,还应对网银客户进行全方位的书面风险提示,在与客户签订网银有关协议时要求客户逐条阅读协议条款,客户在协议下方写明“我已阅读以上条款”后再签名确认。■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