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创时代,如何打通小微企业资金“梗阻”(人民眼·本期聚焦·小微

发布时间:2015-05-22      来源: 人民网    点击:

  资料图片

  “一块钱可以注册公司了!”简政放权步步加码,清障减负招招碰硬,新增市场主体呈现“井喷式”增长,我们迎来“创时代”。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草根创业,“生下来”易,“活下来”难,融资一直是个世界性难题。

  最近一年多来,我国经济运行平稳,但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钱紧”“钱贵”问题凸显。

  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降低融资成本,中央高度重视,从深化改革到货币调控,硬招实招频出: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8次提到“融资难”“融资贵”;半年内央行三度降息、两度降准……

  如今,中小微企业借一块钱到底有多难?资金饥渴,是缺水还是缺渠道?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梗阻”在哪、如何疏通?

  今年开始,天津筹集60亿元财政资金,建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激活“制度资本”助小微融资逆势飞扬,引人瞩目。记者走进天津,循着资金流追本溯源……

  是“雪中送炭”,

  还是“雪上加霜”

  逆势之变:“以前贷不到的款现在贷到了”

  “虚惊一场!”500万元的贷款到手后,孙彦长舒了口气。

  孙彦是天津中能特种电线电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电缆产业产能过剩,竞争激烈。丈夫前几年去世后,年过花甲、身患疾病的孙彦,一度心灰意冷,“可念着不能让陪了几十年的老伙计们丢了饭碗,再难也得苦撑着。”

  因是有口碑的老牌子,孙彦不愁产品销路,最愁资金周转不开,有单不敢接。公司主要原材料是铜线,购买需要全额付款;而销售电缆产品,行业惯例是首付30%,70%的尾款常被一拖再拖,本不宽裕的公司现金流常绷得紧之又紧。

  虽然经营慎之又慎,两年前资金链还是差点因银行抽贷而断裂。“当时一笔200万元的贷款到期后,银行不给续贷了,公司恰好接到一笔大单子,快把我给急死了。情急之中,我和几位职工把家里的房子加上企业设备豁出去抵押了,换了家银行贷了700万元才渡过难关。”孙彦至今后怕不已。

  今年一开局,孙彦又成惊弓之鸟:全国7%的经济季度增速,创遭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后的最低值;银行业不良资产余额、比例“双升”……本以为银行“晴天送伞、雨天收伞”的习性会复发,被惜贷抽贷殃及“在劫难逃”,孰料经政府牵线搭桥,春节后天津滨海农商银行一笔500万元的贷款不期而至……

  过去从未获得银行贷款的王继和,也享受了“幸福来敲门”的惊喜。

  王继和是天津冠龙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经营水泥和混凝土运输,受房地产业不太景气的大环境影响,今年“压力山大”:一季度运输量同比减少了2/3。更让他心急如焚的是,车队油料合同要签了,资金却没下落。

  也曾想过去银行借贷,但王继和“不战而降”:“像我们这种小企业,银行都不乐意贷;手续也繁琐,耽误时间。”

  王继和想到了小额贷款公司:“虽然利息高,但至少手续简便,速度快。”

  但出乎王继和意料的是,政府帮企业找资金,农行天津市北辰支行的副行长亲自带队跑过来对接服务。房屋抵押手续特别顺,原以为得半年才能办完的500万元贷款,1个月就下来了;一年之后到期还账,还可以再借。首笔贷款就这样降临了。

  高大上的银行不再是那么高不可攀了,“雪中送炭”多了,“雪上加霜”少了,“以前贷不到的款现在贷到了!”——连呼惊喜的,是像孙彦、王继和一样的小微们。

  数据显示,3月末,天津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1万亿元,比年初新增542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99.8亿元,同比增长30.3%,分别高于全国中小微企业贷款和天津市全口径贷款增速14个百分点和19个百分点。

  盼来了金融“及时雨”,会不会又被“雨贵如油”的高息放贷浇个透心凉?

  “年息6.6%多一点,算比较低的了。相比赊账买油料一年下来节省15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王继和打心眼儿里高兴。

  今年,天津不少银行都下调了贷款利率,例如,农业银行天津市分行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在基准上浮10%以内,且按监管要求不收取其他费用;西青国开村镇银行对享受贷款风险补偿的企业实行贷款基准利率。

  实际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穷人吃贵米”,一直是小微们的心头之痛。

  “我们企业平均利润也就10%左右,而银行贷款综合成本约12%,真快成给银行打工了。”孙彦坦言,夹缝中求生存,能贷到款就千恩万谢了。

  令天津创世生态景观建设公司财务总监刘士吉感到欣慰的是,如今银行收费更规范了,“过去利率普遍上浮三到五成,从担保费、咨询费到固定存款、理财、办理信用卡、工资开户,‘雁过拔毛’现象普遍,融资综合成本远超合同上的名义贷款利率。”

  是“打左灯向右转”,

  还是“沉下去接地气”

  经营之变:“照看孩子一样对待小微企业”

  只因“多看了一眼”,看似不起眼的“破滚子”,打动了天津银行中小企业业务部总经理潘智博,一笔500万元的贷款正在办理。

  “如果只坐在办公室里看报表资料,这个毛织品企业是很难进入银行‘法眼’的。”潘智博至今还记得天津某织物技术有限公司给自己的第一感觉:资产1000多万元,年销售收入也就2000多万元,拳头产品只是刷涂料滚子上裹的那个毛织材料,“乍一听,难招银行待见”。但到企业现场一看,生产设备、原料竟全是进口,小滚子市场大,该企业一年能卖几万米产品,“成长性、经营管理都让人刮目相看!”

  “不但投入资金,更是倾注真情实感。”潘智博说,如今天津银行举全行之力“深耕细作”小微融资更加坚定自觉——

  按照区县提供的企业名单,逐一实行“名单制”营销,从总行到各分支机构负责人,都分别带队走访企业,主动送金融服务上门。

  截至3月31日,全行天津地区中小微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29亿元,同比多增90亿元,“而去年一年全行新增中小微贷款才138亿元”。

  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银行常被诟病为“打左灯向右转”——喊得多、落实少。而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风险容易“水落而石出”,银行是挺企业“加杠杆”,还是防风险“去杠杆”?就在不少地方的银行还在为收与放的“两难”纠结时,天津的各家银行不是“坐在金融街押宝”,而是眼睛向下、机构向下、业务向下,沉下去接地气,比快比新,发力“突围”。

  最让小微们头痛的“抵押至上”,决口已被冲开。目前天津有30余家银行在信用贷款方面有所创新。如建设银行天津市分行创新研发了“大数据产品”,推出信用贷、税易贷等一批纯信用产品,无须担保抵押,以客户的信用和交易记录作为放款的依据,甚至都无须提供财务报表。一季度,全市各金融机构向中小微企业累计投放信用贷款超过3400笔,金额合计达430多亿元。

  对贷款的“繁文缛节”,删繁就简蔚成风气。审批权掀起下放潮,农行天津市分行将单笔3000万元以下授信审批权限直接下放到一级支行。审批流程流行“竞短”,目前天津银行等20余家银行中小微企业贷款,由申请到获批的平均时间在10天以内。最快一笔贷款从上报、审批到出账,仅用一天时间。

  不再只盯大企业大项目,战略纠偏静水流深。今年,天津滨海农商银行贷款计划新增85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计划新增40亿元。天津银行一季度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量,已超出今年央行核定该行的合意贷款规模。为此,他们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卖掉部分存量资产,腾出资源满足符合条件的企业投放。截至目前,全市银行金融机构成立专营中小微金融服务事业部77个,特色支行385个。

  问题导向,突围突破突变,风生水起——

  农行天津市分行在农行系统首创电子商务在线融资业务,系统自动对接,银行自动审批,颠覆传统风险防控模式,过去忽略的小商户成为新蓝海;

  剑指小微企业“还旧贷新”转贷既难且贵,华夏银行天津分行推出“年审制”贷款产品,通过年审的企业无须归还原贷款,无须签订新的借款合同,即可延长贷款期限。

  “要像照看孩子一样对待小微企业,从幼儿园就带,一直带成大学生、研究生,他成长,我发展,彼此成为命运共同体。”“孩子论”正悄然成为天津各金融机构的新共识。

  是束之高阁,

  还是落地生根

  作风之变:“不见效果绝不撒手”

  一招棋胜满盘活,天津小微融资棋形舒展,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是关键一招。

  2015年1月1日起,天津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对金融机构发放中小微企业贷款,如果发生“不良”,给予50%的本金损失补偿。财政资金分担信贷风险,让金融机构吃下“定心丸”,解除小微融资“燃眉急”、清除创业创新“拦路虎”。

  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并非天津首创,很多地方都在推,天津改革何以能独树一帜?

  “实打实、硬碰硬地解决问题,不见效果绝不撒手!”天津2015年第一个全市性大会,部署落实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是重要内容,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强调最多的,就是狠抓落实。

  “实打实、硬碰硬”,第一个“拦路虎”,是钱从哪里来?

  “风险补偿金首期规模为60亿元,目前是全国最大。”天津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说,60亿元由市、区县、滨海新区财政筹集,市政府拿出的20亿元中,动用财政结余资金10亿元,集中发改委、工信委、商务委专项资金10亿元。

  “钱还是财政账上那些钱,但分配方式不再是广撒胡椒面,直接补贴企业,而是打破部门壁垒,整合碎片,汇聚为撬动银行融资的杠杆,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天津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孔德昌说,改革并非动辄增人增钱增编制,盘活存量也能殊途同归,关键是要从改革大局出发处理好利益关系调整。

  接踵而至的是,好钢如何用在刀刃上?

  “天津对风险补偿制度的适用范围、贷款用途、风险防范等进行了精心的机制设计。”孔德昌条分缕析——

  支持服务实体经济是主线,也是底线:贷款必须用于生产经营和技术改造,不能拿来炒股票;

  政策覆盖面最大化:覆盖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99.2%,但对房地产企业、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决不“网开一面”;

  补偿重点用心良苦:优先补偿对中小微企业的首笔贷款和无抵押、无质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全是难啃的“硬骨头”。

  不同的声音也有:“公共财政资金投在地铁等公共产品上,能有‘听个响儿’的获得感;为坏账损失埋单,如何避免‘打了水漂还不冒泡’的挫折感?”

  “要算大账。”孔德昌说,解决好制约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既是解决发展问题,也是解决民生问题,“去年天津新增了5.5万家民营企业,假设一个企业6个人,就能帮助30多万人就业……”

  资金到位了,机制到位了,“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地方政府如何指挥动银行?

  天津的办法并不玄奥: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

  将“享受补偿政策”与“作出贷款承诺”直接挂钩,56家合作金融机构与天津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承诺2015年新增中小微企业贷款3455亿元,超过2014年全年贷款增量约1100亿元。

  “每月的金融机构‘进度’排名,给人前所未有的压力!”建设银行天津市分行小企业部总经理李宛林说,该分行签的贷款协议金额最大,需调动全行资源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营销工作。

  各级政府工作人员也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拉网式贷款需求调研、保姆式银企对接服务、一览式贷款月度排名,一些区县的工作人员“吐槽”:“快被逼疯了!”

  窥一斑可见全豹。东丽区每个街道成立一个工作组,对全区1.5万多户法人单位摸底调查,看电表水表、查订单,“力度不比经济普查小”。摸清了3000多家有资金需求的企业,归拢起350亿元的融资需求总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括企业基本信息、人数、主营业务收入在内的数据库供银行参考。

  “银行看财务报表是专家,其他的软信息比如诚信状况、法人代表情况、实际经营状况等,未必有当地政府了解。这样全面获取信息,有利于银行缩短决策链条,放贷心中也有底了。”潘智博说。

  东丽区发改委主任邱守江表示,不仅小微贷款数量增加,更重要的改变,是政银、政企、银企之间的制度化良性互动态势,是基层干部观念转变,不再一提融资就觉得是银行的事,不再觉得“有劲使不上”。

  数据无声胜有声。一季度,天津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22.4%,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3个百分点。

  是干预市场,

  还是倒逼改革

  理念之变:“用市场化的手段解决市场办不成的事”

  银行大门敞开了,但要迈过道道门槛还是不容易。

  “受体制影响,现有金融机构贷款一看有无抵押物,二看报表,主要是历史数据和当前经营情况,对未来有无爆发式增长的可能则不太在意。”天津芯硕精密机械公司总经理刘涛的观点,引发不少共鸣。

  归国博士须颖创办的天津三英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很“牛”,目前的典型产品“X射线三维显微镜”,技术达到国际领先,世界上只有德国、美国两家公司能成为竞争对手。但在银行眼里,初创的三英精密基本属于无担保、无抵押、无质押的“三无企业”。直到东丽区政府特别批准由一家担保公司提供担保,三英精密才从银行获得5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

  企业有痛感,银行也有委屈。

  农行天津市分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孔祥明认为,中小微企业客户非常重要,但其天然的高风险属性让银行不得不谨慎,政府虽然出台了风险补偿机制,但毕竟只有50%的补偿。

  “一旦不良多了,别说我一个小支行行长,弄大了就连分行行长也得下课,而且终身失去高管任职资格。”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支行行长坦言,“现在对不良贷款是终身追责。”

  许多受访者表示,风险补偿政策要发挥作用,既需要可操作,还需要可持续。

  呼吁最多的,是提高中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推动“尽职免责”政策细化落地。一位银行中层管理人士说:“干了20多年,从来没有见过出了不良贷款不追究的,‘尽职免责’政策早就有了,但基本没有落过地。”

  天津银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监管要求,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高出全辖各项贷款不良率2个百分点以内的,该项指标不作为当年监管评级的扣分因素。同时,要求各银行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实行单独考核,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高出自身各项贷款不良率年度目标2个百分点以内的,不作为具体业务部门的评价扣分因素。针对尽职免责,明确要求各天津分行在总行尽职免责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天津与分行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于今年7月前报备。“我局将持续跟踪并督导银行将此项要求落到实处。”

 

  也有受访者表示,当前政府从上到下对落实风险补偿机制都很重视,但需引起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一场运动,而是一个经济行为,是一项连贯的政策,应以此为契机倒逼改革,形成体系化、制度化的安排。

  “政策出台后有些企业根本不知要干什么,也来申请贷款,居然问要不要还。”南开区金融办副主任张新对此哭笑不得。他说,如果为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政府就一味做担保、一味地给企业贴息,银行和企业都高兴了,但政府最后肯定吃不消,“还是要用市场化的手段解决市场办不成的事”。

  受访者的一个普遍共识是,在不直接干预银行放贷的原则下,提供信息、风险补偿、担保增信等措施,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应是政府“有形之手”长袖善舞之处。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