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基金业协会为何要为对冲基金正名?

发布时间:2015-05-19      来源: 金融混 业观察    点击:

 

观察者言:许多中国投资者对于对冲基金抱有刻板的负面印象。实际上对冲基金能够满足一些长期资金平滑风险和获取绝对收益的需要,这对于当前的中国市场有现实意义。对冲基金需要使用的做空工具本身也是市场应有的基础设施,这在国内还很不完善。而要想得到更多发展空间,对冲基金还需要首先证明自己能战胜中国大妈。

 

财新记者 蒋飞/文

 

“对冲基金”这个词汇在中国人的印象中多少带着一些神秘和负面色彩,以致于在通过QFII渠道引入国际投资者时,对冲基金一直未能获得与共同基金和大学养老金等长仓策略机构同等的待遇。但是情况或许将要有所变化。

 

5月16日,基金业协会副会长洪磊在杭州出席“2015全球对冲基金西湖论坛”,公开表示对冲基金是市场为了为了风险可控、收益可期而逐步摸索出来的一种模式。其平滑市场波动和追求绝对收益的特性,可以服务于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的需求。

 

基金业协会一方面是行业自律组织,另一方面也与监管部门有密切联系。财新网对洪磊的言论进行的报道,从读者的反馈来看,许多人对此并不理解,有人仍然认为对冲基金是一种“赌性很强”的金融产品,老百姓的养命钱“怎么能让他们拿去赌呢?”

 

上述观点可以理解。一方面对冲基金在国内发展时间还很短;另一方面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曾经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对东南亚各国以及中国香港的金融市场都造成了很大的动荡,这段历史给中国人造成了强烈的刺激,客观上形成了对冲基金是资本大鳄掠夺财富工具的刻板印象,认为应该将其关进笼子。

 

在欧美成熟市场,对冲基金经过7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主流的投资产品之一,其投资策略也是百花齐放,仿若中国武侠小说中的各大门派,皆有独门武功。但是如果要回归本源,对冲基金的交易策略都是以战胜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和追求绝对收益为目标。

 

长仓策略的基金无法规避系统性风险,因为基本面再好的证券品种也会受到资金和投资者情绪影响而起起伏伏。对于纯粹的长期投资者而言,这可能不算一个问题;但是许多投资者是有即期支付需求的。比方说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孩子大了要上学,会产生很大的支出;对于政府的养老金,更是每个月都有支付需求。长期投资当然没错,但是如果在一个期间内收益太低甚至本金都有损失,也会产生不小的问题。

 

因此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基金产品风险就小,对冲基金的风险就一定更大。后者的产生,正是为了弥补传统长仓基金的不足,或者说是为了满足更多元化的投资需求。

 

对冲基金遭受的误解可能还与其复杂性有关。因为要使用各种衍生工具,特别是要用到做空和杠杆工具,对冲基金的交易行为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可能更加复杂,缺乏足够的透明度,可能会造成区别于传统基金产品的新型风险。但是就好像人类从创造轮子开始不断发明和演进各类交通工具一样,交通事故也从陆地上发展到了海上和空中。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新的交通工具,而只是对于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类社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多头社会。人们总是拥有一种资产,并承担拥有这种资产的风险。直到人类发明了期货,才能有效的管理多头的风险。再到后来,又有了期权这种更先进的工具。”永安期货总经理施建军对财新记者而说,“谈做空就色变,是我们的市场不成熟的一种表现。”

 

中国的对冲基金发展到了什么阶段?答案是很早期。洪磊在杭州给出了一组数据:截止到2015年4月底,中国正在运行的对冲基金产品6714只,资产管理规模达到8731.50亿元。这个数字可能存在统计口径上的问题,对比基金业协会之前发布的数据,它可能是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通称为对冲基金。但是在一些行业人士比如杭州龙旗的朱笑慷看来,除去仍然依靠传统手段的私募基金,目前国内真正使用对冲技术的基金大约在2000亿元。

 

除了少数像重阳投资这样的知名机构,大多数对冲基金管理团队还很年轻——这并不奇怪,因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是在新《基金法》颁布之后才真正获得合法地位,对冲和量化策略兴起的时间同样不长。

 

以财新记者在西湖论坛的见闻来看,大部分与会的对冲基金管理团队参与国内市场的时间不过短短两三年。许多团队的年龄构成更加年轻——他们中间许多人是来自境外基金的海归。虽然有的团队年化收益能够达到20%以上,但这才刚刚延续了很短的时间。并且非常不走运的是,过去一年A股恰逢大牛市,传统的多头基金很轻松就能超越对冲基金的收益率,而对冲基金穿越牛熊的能力还没有得到体现。在这种境况之下,要让国内的投资者接受对冲基金不会容易。

 

国内对冲基金面临更大的问题则是做空工具的不足。即便发现某只股票明显高估,对冲基金管理人却无处融券卖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股指期货替代,但这种方式的效率不高。中国监管部门一直忌惮于融券的做空功能影响市场信心,因而融资融券一直以融资独大,而融券却长期裹足不前。

 

近期中国证监会终于放开政策,允许公募基金参与融券,以增加券源。但是私募基金和普通投资者持有的股票仍然不能作为融券来源。“这是一种财产权利的不对等。同样是股票,为什么公募基金可以出借,私募和散户就不能出借?”施建军问道。

 

尽管出身证监会监管干部的洪磊公开为对冲基金“站台”,中国对冲基金市场要走向繁荣或许还需要酝酿更长的时间。起码它们需要证明自己能够在一个更长的周期内打败中国大妈。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