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央行货币政策报告否认QE以及猪价回升等消息的扰动,市场对政策宽松的预期似乎出现了一些动摇。归根到底,市场的担忧来自以下几个方面:房地产、大规模刺激、猪周期和美联储加息。但从目前来看,这些担忧尚不足以扭转货币宽松的趋势。
近期,受央行货币政策报告否认QE以及猪价回升等消息的扰动,市场对政策宽松的预期似乎出现了一些动摇。归根到底,市场的担忧来自以下几个方面:房地产、大规模刺激、猪周期和美联储加息。但从目前来看,这些担忧尚不足以扭转货币宽松的趋势。
第一个担忧,房地产到底是不是见底了?
还没有。全国的房地产销售仍在持续下滑。一线城市的销售增速虽然已经回升到去年降息后的水平,但预计持续性不强。首先,当前回暖主要是积压刚需的一个集中释放,持续性不强。去年降息后是积压的首套刚需集中释放(受益于降息),今年实际上是积压的改善刚需集中释放(受益于二套房首付调整),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刚需放缓大趋势并没有改变。其次,目前的库存依然在持续攀升,导致地产投资回升遥遥无期,4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长6%,当月仅增长0.5%,而且新开工(-17.3%)和到位资金(-2.5%)的低迷都预示后面投资还有下行压力,全年滑落到5%以下是大概率事件。最后,尽管央行动作不断,但商业银行不愿意做房贷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期限长、收益低),这个问题的出路要么靠资产证券化,要么靠国家住房银行,但短期来看难度较大。
第二个担忧,新的“4万亿”是不是来了?基建是不是会把经济打上去?
不是。7万亿的说法缺乏根据,目前保在建工程也好,债务置换也好,主要是针对存量,而不是刺激增量。而且即便是增量,也是不够的。根据我们的估算,全年7%的GDP增速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约56万亿(13%的增速),一般来讲,(房地产+基建+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75%左右。如果按照房地产投资3%和制造业投资7%的增速测算,需要的基建投资规模是14.8万亿(33%的增速),而现在基建只有20.3%。主要原因还是融资青黄不接的问题没有解决,前四个月的全口径公共收入下降了8.3%,去年同期是增长14%。一方面,预算内资金已经从两位数的增速下滑到7.2%,另一方面,土地出让金下滑的风险正在加速凸显,一季度地方土地出让金同比下滑了25%,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还高达37.3%。
第三个担忧,猪周期会不会导致货币转紧?
是一个潜在风险,但短期问题不大,不至于导致货币收紧。猪价上涨的趋势比较确定,
传导链条上猪肉-生猪-仔猪-能繁母猪,近期仔猪和生猪价格都出现明显反弹,而和去年反弹不同的是,本轮仔猪价格上涨并非生猪补栏带来的需求扩张所致,而是更多因仔猪供给收缩引起。官方并未公布生猪补栏数,但我们可根据仔猪价格变动与生猪存栏量变动来分析补栏情况。14年二季度,仔猪价格上涨与生猪存栏量增加同步,仔猪价格上涨因补栏引起的仔猪需求扩张所致。今年1月以来,仔猪价格已上涨60%,而生猪存栏量一季度却下滑9%,此轮仔猪价格上涨更多因仔猪供给收缩引起。
仔猪供给减少,源于能繁母猪持续淘汰。生猪市场是典型的蛛网模型,需求与供给存在着错配。当猪价处于猪周期的下行阶段时,前期扩张的产能被迫淘汰。2014年1月起,生猪养殖业开始处于亏损状态,除当年3季度因猪价上涨短暂好转外,至今已有16个月,亏损时长远超上两轮猪周期。行业惨淡导致养殖户退出和产能去化,从2013年9月起能繁母猪连续20个月的淘汰,淘汰幅度达20%,而养殖行业认为淘汰力度远超官方公布的这一数据。持续的淘汰也让能繁母猪存栏量创2009年有记录以来的新低,而供给端的压力可能在下半年进一步反映到生猪上。所以下半年猪价回升趋势概率大。但由于整体的经济需求还是不强,所以CPI回升的幅度不会太大,预计仍处于可控范围,不至于导致货币收紧。
第四个担忧,美联储加息会不会掣肘货币宽松?
影响不大。真正的风险往往是想不到的事情,预期之内的都不算真正的风险。目前美联储加息已经被市场充分的预期,而且未来的加息进程很可能低于预期。美联储尽管在最新的会议纪要中删除了“耐心”,但也同时下调了年底的利率预期,意味着美联储加息的步伐会相对谨慎。这一轮美国经济复苏的两个核心驱动因子是低利率(房地产)和低汇率(新能源、出口),两者的基础都是超常规的货币宽松,所以美联储不会轻易放弃这把钥匙。而且即便美联储加息,也不意味着央行的货币宽松就会受到掣肘,目前的美元汇率已经反映了年内一次的加息预期,后面继续大幅走强的概率不大,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有限,相反,目前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还在攀升,人民币不是太弱而是太强,汇率不会成为掣肘宽松的障碍。
综合来看,经济并没有摆脱下行压力,通胀的上行风险相对有限,这种情况下,预计未来稳增长很快还会有大动作。
腾讯财经智库特约 朱振鑫 民生证券研究院宏观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