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为什么“中等收入陷阱”会比汪峰还火?

发布时间:2015-05-18      来源: 锦麟 观察    点击:

特别策划 | 张睿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中等收入陷阱”这个词最近火得一塌糊涂。到底有多火,让我们来问问百度。财政部长楼继伟在4月24日于清华演讲时指出中国在未来的5年或10年有50%以上的可能性会滑入中等收入陷阱。那之前“中等收入陷阱”的百度搜索指数长期维持在1000以上,结果楼部长讲话一出,“中等收入陷阱”的百度搜索指数就坐直升机上升,到4月27日更是高达惊人的65万。大家也许不清楚这个65万到底有多高,让我给大家提供一个参照物,那就是汪峰。在平时贵为娱乐杂志话题人物的汪峰百度搜索指数一直稳定在一万以上,结果4月份由于涉赌丑闻怒冲头条,其百度搜索指数登顶,不过也就是43000多,远远低于65万。看得出“中等收入陷阱”有多火了吧,秒杀怒冲头条的汪峰。

 


巴西是“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案例

 

那么,中等收入陷阱到底是什么呢?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概念最早是由世界银行的两位经济学家Indermit Gill和Homi Kharas提出的,指的是一个制造业国由于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开始丧失出口竞争的比较优势,一方面他既无法与比它穷的国家进行成本竞争,另一方面它又无法与发达国家在高附加值的产品市场进行技术竞争,质量竞争和品牌竞争。结果这样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就在全球经济食物链里就失去了自己的位置,像巴西,泰国,墨西哥那样在中等收入水平里一沉沦就是十年以上。按2011年的美元计价,跌进中等收入陷阱的这些国家的人均收入还停留在10000--12000美元之间,没有长进。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会不会也跌进“中等收入陷阱”呢?种种迹象看起来,情况大为不妙:2014年中国GDP增长7.4%,低于目标值7.5%。这是自1990年以来经济增长最慢的纪录,更是自1980年代中国提出经济增长目标以来,第二次没有达到目标。经济由连续二三十年保持双位数增长转为突然明显下降,这往往是中等收入陷阱来临的前奏。另外,根据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中国经济和商业研究中心的一份研报显示,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速从2001年到2007年间的3.3%显著下降至2007年到2012年间的-0.9%。以前往往说生产率的提高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现在负增长的生产率成了拖累经济增长的最粗的一条后腿。说形象一点,那就是中国经济已经由千里马一骑绝尘的骁勇瞬间转化成老牛拉破车般的迟钝了。

 

 

“中等收入陷阱”似乎成了中国难以逃脱的宿命。百度一下“中等收入陷阱”,你会发现大多数人和你一样悲观。中国看起来有潜力成为“中等收入陷阱”教科书般的样板。

 

富士康是中国制造业的标杆,让我们拿它做只麻雀,来解剖一下。巅峰时期,富士康雇了130万员工,是全球最大的一个私人雇主。但好景不长,最近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的特别助理胡国辉透露,自2010年以来富士康劳动力成本已经翻了一番多,而盈利水平却在不断下滑。2003年至2012年,富士康的营业收入的年化增速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水平,而2013年却跌至1.3%,虽然去年稍有反弹,但也仅有6.5%。生产一部爱疯,富士康能挣三十块,苹果能挣三千多。这就是富士康们的真实写照。中国的工资水平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的这几年涨速惊人,这对企业来说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金融危机了,人民难受,政府难受,于是政府便把社会维稳成本的一大部分转嫁给了企业,让企业不要轻易倒闭,尽量给大家涨工资,尽量保持大家Happy,结果很多企业便活不下去了。在这种情况下,全球代工大王的富士康都叫苦不迭,一般的中国企业的惨状就更加无法想象了。富士康们已经无法和越南,印尼等贫穷国家的企业进行成本竞争了,听说苹果已经在嫌富士康的代工价格太贵了。

 

 

富士康们难道就这么没有骨气吗?既然苹果们嫌我们的代工价格高,那么我们凭什么不能逆袭呢?我们凭什么只做代工,我们不可以成为苹果们的竞争者吗?答案是除了以往的成本优势之外,我们没有实力在高附加值的产品市场里和苹果这样的企业进行技术竞争,质量竞争,品牌竞争和营销竞争。高不成低不就的新富士康们将在全球经济食物链里失去自己的位置。你说中国看起来有没有潜力成为“中等收入陷阱”的样板教材?

 

如果笔者就此打住,那么笔者就和大家一样了,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等收入陷阱”的悲观论者。但是,笔者真正想说的是,中国是不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

 

其实“中等收入陷阱”根本就不存在。经济学界对“中等收入陷阱”一直没有定论,到底什么收入水平才算触发“中等收入陷阱”的“中等收入”呢,范围有多大?“中等收入”更多是定性的描述,缺乏定量的准绳,因此很难用经济学方法验证,比如进入“中等收入陷阱”后国家经济增速会显著下降,那么下降多少才算显著下降呢?这些都没有讲清楚。再比如,“中等收入陷阱”理论说进入陷阱之后的国家经济增速会低于穷国和富国,但实际上,(如下图所示)对1950年到2010年间的160个国家的经济数据分析表明,中等收入国家群体(本样本以购买力平价为计,13000-14000美元算中等收入)在进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后十年间的年均经济增速要明显高于穷国群体和富国群体。

 

明白了吧,“中等收入陷阱”其实是一个非常不科学的“话题”,而不是严谨的经济学“理论”。“中等收入陷阱”根本就不成立,大家为什么要怕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那么,中国经济有没有大的风险?当然有,但不是“中等收入陷阱”这种华而不实的话题性东西,而是债务问题,所谓的“超级去杠杆化”。如果中国经济硬着陆了,那不是因为“中等收入陷阱”,而是因为债务爆煲了。当然这得另写一篇文章来探讨了。■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