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记者 吴红毓然/文
“资产证券化推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地克服困难,不断地解决难题,不断地去应对挑战的一个过程。”江苏银行董事长夏平在5月9日财新举办的首届中国资产证券化领军者论坛说。
夏平曾参与过2005年资产证券化最早的试点工作,当时他还在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工作。“当时是50亿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资产支持证券,国内资产证券化市场尚是空白,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以参考,只能一步步的摸索和学习,碰到很多困难,也走过很多弯路。但是我们欣喜地看到,今天资产证券化以央行的注册制和银监会的备案制为标志,真的是已进入了春天,步入了一个常态化发展,但还是处于一个早春的阶段。”所以,夏平认为,目前资产证券化推进过程中,亦有重重困难。资产支持证券流动性缺乏、市场吸引力不强、银行间互持现象较多风险难以分散,均是具体现实难题。“当下资产支持证券的合格投资者群体范围虽然很广,但实际操作中仍以银行互持为主,这个风险怎么去分散?”
2013年,江苏银行向监管部门递交了150亿元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额度的申请,重点用于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投放。2014年6月,该行2014年第一期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获批,额度不超过22亿元。
从江苏银行的具体参与中,夏平也颇有感慨。首先是成本问题。“我们去年在做的时候,基本上提前几个月就要封包,封包期间的利息回收款要划进资产包来支撑产品评级,大大增加了发行成本。”
其次是基础资产选择范围。银行保证或信用类的贷款规模有限,抵押类贷款的抵押权变更登记存在一定的操作和法律风险。除此还有操作便利性问题。“我们去年的试点工作,监管部门都很关心、很支持,但我们前后还是花了半年的时间。如果不提高便利性,很难形成一种常态化的推动。我自己在想,长则两三个月,短则一个月就能解决的话,可能就更加好了。”夏平说。
夏平认为,在顶层设计方面,可能要做更多地推动和转变。第一,就是资产要从单一资产向更多资产延伸。他认为,在试点之初,选择优质资产作为ABS的基础资产是正确的,但是在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导致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优质资产是稀缺资源,发起机构可能缺乏转出动力。应该把基础资产范围更为扩大,不能仅仅在一些优质资产上,“一般资产行不行?不良资产能不能做?”。在基础资产选择上给予发起机构更大的自由度,通过产品设计、内外增信、评级区分、充分信息披露等方式,实现产品的市场化定价,由投资者对产品风险作出独立判断。
夏平指出,在风险控制和信息披露到位的前提下,可以适度去做一些以不良贷款为基础资产的ABS产品,先开展试点,关键是信息披露要到位。“在严格控制规模、充分信息披露、透明合理的交易结构设计的情况下来做一些推进,可能是一个转变。”
第二,提高交易市场积极性。“如果二级市场如果不活跃,资产证券化市场很难有一个快速的发展。” 低流动性提高了资产支持证券的流动性溢价。夏平指出,解决流动性问题需要多个方面的努力,比如加强信息披露、创新产品设计、进一步壮大发行规模和投资者群体、完善质押回购融资功能、尝试引入做市交易等。
第三,在产品设计、发行方式上都要进行丰富。比如产品设计可以更加灵活,针对期限较短或者可能出现早偿等情况的贷款引入循环购买结构,以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购买新资产,池内资产可以持续变动,为发起机构实现证券化融资提供更灵活的自主权,也可以降低投资者收益的不确定性;从进一步提高发行效率方面来看,我们是不是可以借鉴私募债券的发行方式(比如交易商协会的定向工具),在寻找到意向投资者的情况下,针对资产支持证券引入私募发行方式,更好的满足发起机构短期临时性的需求。
第四,借助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实现资产证券化产品“走出去”。加强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联动,借鉴沪港通、深港通的运作经验,前期可以尝试在自贸区进行试点,以人民币为计价和交易货币,发行以境内资产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未来也可以考虑依托国内基础资产在国际市场发行境外证券化产品,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国际化。把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融通起来,让市场化的脚步推进资产证券化的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