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弹药:年内将有一次降息

发布时间:2015-05-08      来源: 新京报微博    点击:

2015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分析称,货币政策在稳健中要偏宽松,降息降准仍有空间

  2014年11月以来,两次降息、两次降准、公开市场操作近期静默(4月21日-5月7日),一系列货币政策连连“出拳”。

  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近日公开表示,今年将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央行手中有包括定向再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各种流动性调节工具,足以维持合理的流动性,保持货币和信贷的平稳增长。

  在马骏看来,在货币供应量保持连续、稳定的同时,货币政策也需要根据宏观经济条件的实际情况和变化进行预调微调。

  货币政策工具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的工具,在最近的降准中释放了1.5万亿元左右的流动性后,还会有新的动作吗?政策又会何时到底?

  工具1

  继续降准?年内仍有空间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在准备金率水平依然较高的情况下,年内存准率仍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

  存款准备金制度从1984年建立至今,经历了几十次调整。最低水平出现在1999年,为6%;最高水平出现在2011年,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21.5%。是否动用存款准备金工具与我国经济形势、国际收支和基础货币供应等因素相关。

  央行4月19日宣布从20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并有针对性地实施定向降准。这是2008年11月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释放超过万亿元流动性。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过去较长时期内,经济高速发展,资本流入加大,我国面临国际收支“双顺差”、基础货币偏多的格局。外汇占款大幅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因此需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冲银行体系偏多的那部分流动性,避免通胀压力增大。

  连平称,从今年来看,降准仍有空间。在互联网金融持续吸收银行活期存款,外汇占款趋势性放缓,加上金融脱媒加快、股市活跃分流存款,银行存款增速不断下降,负债成本上升压力不减。在准备金率水平依然较高的情况下,年内存准率仍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

  工具2

  仍暂停公开市场操作?

  “既然超预期下调一个百分点的准备金率,确实暂时不需要公开市场来进一步注入流动性。”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称。

  通过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减少,影响市场利率水平,是公开市场操作的目标。日前,央行两个月来首次暂停公开市场操作。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表示,货币政策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政策放松的方向大家已经没有太大的分歧,因为经济下行的压力确实很大,货币政策在稳健的大前提下将更为积极地操作。

  “除了降准降息这种政策操作之外,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是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降准也是松绑基础货币,所以他们目的是一样的。”谢亚轩说,一定程度上可以讲,公开市场操作和降准之间是有替代性的。既然超预期下调一个百分点的准备金率,确实暂时不需要公开市场来进一步注入流动性。

  谢亚轩强调,央行只是暂停公开市场操作,并且没有做反向的操作,很明显政策的方向是一致的,未来还是公开市场操作和准备金的调整互相配合。

  工具3

  还会降息?年内将有一次

  谢亚轩预计,年内将降息一次,但很有可能这次降息会配合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完成,也就是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

  当银行降息时,资金存入银行的收益会减少,所以降息会导致资金从银行流出,存款变为投资或消费,从而增加资金流动性,谢亚轩解释。

  近期的两次降息是2014年11月22日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3个月之后央行再次宣布降息。

  连平认为降息与否要看经济运行情况,在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的刺激下,若PPI下行得到逐步改善,经济运行企稳回升,未来降息的可能性就不大;若经济运行仍不见好转,PPI进一步下行,通缩风险加大,则近期可能再次小幅降息。

  谢亚轩预计,年内将降息一次,但很有可能这次降息会配合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完成,也就是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

  ■ 对话

  “降准、降息都未见底”

  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高辉清认为,货币政策在稳健中要偏宽松

  “当前货币政策大基调没变”

  新京报:今年以来央行已经降息、降准各一次,当前货币政策发生重大转向了吗?

  高辉清: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一个主要构成部分,这些年来整个宏观调控政策没有特别大的变化。简单归结,首先底线思维是保底;其次不鼓励刺激高速增长,必须让经济为改革腾出空间。近几年宏观调控的中心思想都是围绕这个思路开展的。到今年为止,这样一个大的基调没变。

  新京报:你对目前经济形势是如何判断的,货币政策还应如何配合调控?近期降息降准空间如何?政策何时见底?

  高辉清:近期央行的降息是出于保障经济增长的必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货币政策要服务于实体经济,央行的降息需要为经济增长营造必要的环境。

  如果按照一季度7%增长,二季度可能7%以下,要全年达到7%以上比较困难,这就需要各项宏观调控的政策实施中,在稳健中要偏宽松。

  就单独某一个政策来说操作的空间肯定是有限的,一个政策什么时候见底,当前情况下取决于两点:第一就是经济有无稳住,如果稳住了宽松的政策就不需要继续宽松;第二个标准就是经济有无明显增长,因为政策本身有一个操作空间的问题,有可能经济没有明显上升态势情况下,政策已经用到底了,这样情况也是存在的。

  现在看的话,上述两个政策都未到底,也就说降准、降息都没有到底。

  “最好的方式是让牛市涨慢一点”

  新京报:如何在宽松货币政策和资产泡沫中间寻求平衡?

  高辉清:因为资本有一个追逐效益的特点,作为宏观调控必须考虑这个问题。如果寻求良性协同发展的格局,最好的方式就是让牛市涨慢一点。

  比如说现在尽量多鼓励企业上市,实际就是把钱转到实体经济里面了。钱多就鼓励上市,让快牛转慢牛,尤其多鼓励创业型企业上市,多鼓励有利于兼并重组的国企改革,而这些动作实际就是在支持实体经济。

  首先,靠其他手段实现国有企业改制、兼并重组等成本大,效率也低,通过资本市场价格因素介入,既可以让效率提高实际也是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其次,多发新股票,多让成长性的企业获得资本的支持,通过这些方式,一是使得过多资金不至于形成泡沫,第二确实获得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

  新京报:中长期的调结构与短期经济修复之间的博弈,该如何把握?

  高辉清:中长期调结构与短期经济修复实际上在不同时间段里面,关系是不一样的。一开始调结构往往对经济实际增长是一个逆势作用,当结构调到一定的时候,对经济是推动作用。而现在正好处在两者之间,可能对经济有抑制作用,短期有推动作用的这样一个拐点。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郭永芳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