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环保“督政”不能止于“约谈”

发布时间:2015-09-15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衡阳、承德、沧州、临沂、保定、马鞍山、无锡、郑州、安阳、南阳、百色……因为环保工作不力,这些城市的主要负责人都曾被环境保护部约谈。在媒体的聚焦下,市长们表达歉意、做出承诺,引发社会高度关注。(9月12日人民网)
近日20个以上城市的主要负责人被环保部约谈,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市长被约谈是环保的治本之策吗?由此引发的质疑不断,究竟该如何找到到治理和预防环境事故的根治良方?曝光、约谈,其旨一在威慑、警示,二在倒逼市长们在媒体和公众关注和监督之下,做出整改问题、抓好环保的庄重承诺。
“约谈”市长是否真的起作用?作为一方父母官,在光天化日这下,被指名道姓的通报批评,心里必不好受,脸上必是挂不住的。但回过来一想,丢面子事小,丢里子事大,如果“承诺”兑现不了,除了会受到公众的质疑和指责,失去民心,更加伤筋动骨的是会被严厉问责,轻则受到党内警告、行政记过,重则被降职、免职、开除党藉,可能一失足而终结其仕途。随着中央和地方对环保问题前所未有的重视,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随着公众对于频发的环境事故日益难以容忍,呼吁强化环保执法、环境治理法规、机制、制度建设的声音日益强烈。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被喻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到如今更加明确党政主要负责人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建立“党政同责”、责任“倒追”、“终身追责”机制,从制度上扎紧了预防环保失职渎职篱笆、大大提高了环保渎职成本。从“约谈”到“问责”,机制日益完善的“督政”正成为环保督责的一把利剑。
强化环保“督政”是大势所趋。这是由当前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所必然会面临的困境。过去几十年的高速的经济发展,其实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低效率低收益的粗放式发展。一方面,国家和人民的确比以前富了,一部人过上了不康生活。另一方面,我们生存的环境却日益恶化,化学品泄露、农药化肥滥用、油气管道爆炸、沙尘暴、雾霾肆虐,难道幸福就是生存的“昏天暗日”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谁更重要?似乎是悖论。一些地方唯GDP论英雄,付出的沉重的代价,生态承载能力严重透支,造成不可修复的环境破坏,毁灭的是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和幸福。人们对碧水蓝天的渴望不能总寄于短暂的“奥运蓝”、“世博蓝”、“阅兵蓝”。
很明显,环保“督政”不能止于“约谈”。“约谈”、曝光固然让地方主要负责人丢了面子,倍感群众、媒体监督、指责的压力,但让市长们丢面子不是“督政”的根本目的,只是强化环保的手段,旨在给市长们敲响警钟,遏制环保工作不力趋势,真正把环保工作抓起来、强起来。面对严峻的环保形势,“约谈”显然过于“温柔”,只有让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和相关环保部门责任人付出不可承受之重,才能实现“督政”的目的。前不久,河南出台实施环保问题“责任倒追”制度,其它地方也相继出台“党政同责”、“终身追责”机制,这有力的弥补了最新环保法没有对党政主要责任人明确环保主体责任的漏洞,真正给地方党政领导戴上了环保“禁锢咒”、划设了“带电高压线”。
 作者: 伍文胥
联系电话:
13458011077
地址: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人民政府
邮箱:621114
邮编:wugw5.ok@163.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