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最个性回复”成了“流行病”
发布时间:2016-05-19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次
“请把我局第一次回复内容读三遍,若还不理解,最好屈尊到户籍窗口咨询为宜。”3月28日上午,网友“@小章鱼卡卡”爆料称,福建宁德霞浦县公安局在回复居民诉求时不够认真负责。记者了解到,该网友反映的回复出现在宁德市
12345政务服务平台上。网友评价此回复为“最个性回复”。(3月29日人民网)
“您好!你的来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如有疑问请直接到松港派出所户籍窗口咨询”,这意味着陈先生要少动手、少动口、少烦人,要多动腿。答复可以就这么简单么?最起码告诉来信群众户籍窗口电话吧!难怪被网友戏称为“最个性回复”。试问其“傲慢”回复的背后,难道是户籍窗口电话是涉密么?在笔者看来,群众问的问题不好解答,可以不答,但别让“最个性回复”成了一种“流行病”。
据悉,宁德市
12345政务服务平台旨在及时解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反映的日常生活、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的“非紧急救助服务系统”。如今,霞浦县公安局把“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句网络流行语“活学活用”了。也许有人会想面对“麻烦”能不厌其烦,比起以往置之不理的衙门作风好了不少。但“请把第一次回复读三遍”暴露了对群众诉求的抱怨情绪,其背后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盛行,思想政治教育缺失。政务平台作为服务群众的平台,为何不把话说得更明白些,把服务做得再周到些呢?一句“最个性回复”最受伤的却是基层政府亲民服务的形象。
随着网络问政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其实,群众咨询问题就是对政府相关部门的信任和支持,但是却遭遇“神回复”,那网络问政倾听民意、解决问题的初衷又在哪里呢?而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减少群众的麻烦是很多政务平台的公开承诺,如今连个办户口的制度内容都找不到,就叫人怀疑,这个“平台”是不是应景的?如何规范网络问政,让民心在网络诉求的及时回应中渐渐民心所向呢?
目前,公安机关已对万某某予以警告处分,要想根治这样的“流行病”,还需根植“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意识,加强网络问政的监督工作,在办理群众诉求方面要细致、耐心,做到换位思考、提高服务意识。
【四川 刘正猛 18090430056】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