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别让“最个性回复”成了“流行病”

发布时间:2016-05-19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请把我局第一次回复内容读三遍,若还不理解,最好屈尊到户籍窗口咨询为宜。”3月28日上午,网友“@小章鱼卡卡”爆料称,福建宁德霞浦县公安局在回复居民诉求时不够认真负责。记者了解到,该网友反映的回复出现在宁德市12345政务服务平台上。网友评价此回复为“最个性回复”。(3月29日人民网)
“您好!你的来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如有疑问请直接到松港派出所户籍窗口咨询”,这意味着陈先生要少动手、少动口、少烦人,要多动腿。答复可以就这么简单么?最起码告诉来信群众户籍窗口电话吧!难怪被网友戏称为“最个性回复”。试问其“傲慢”回复的背后,难道是户籍窗口电话是涉密么?在笔者看来,群众问的问题不好解答,可以不答,但别让“最个性回复”成了一种“流行病”。
据悉,宁德市12345政务服务平台旨在及时解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反映的日常生活、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的“非紧急救助服务系统”。如今,霞浦县公安局把“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句网络流行语“活学活用”了。也许有人会想面对“麻烦”能不厌其烦,比起以往置之不理的衙门作风好了不少。但“请把第一次回复读三遍”暴露了对群众诉求的抱怨情绪,其背后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盛行,思想政治教育缺失。政务平台作为服务群众的平台,为何不把话说得更明白些,把服务做得再周到些呢?一句“最个性回复”最受伤的却是基层政府亲民服务的形象。
随着网络问政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其实,群众咨询问题就是对政府相关部门的信任和支持,但是却遭遇“神回复”,那网络问政倾听民意、解决问题的初衷又在哪里呢?而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减少群众的麻烦是很多政务平台的公开承诺,如今连个办户口的制度内容都找不到,就叫人怀疑,这个“平台”是不是应景的?如何规范网络问政,让民心在网络诉求的及时回应中渐渐民心所向呢?
目前,公安机关已对万某某予以警告处分,要想根治这样的“流行病”,还需根植“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意识,加强网络问政的监督工作,在办理群众诉求方面要细致、耐心,做到换位思考、提高服务意识。
【四川 刘正猛 18090430056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