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厦泉漳龙等地楼盘业主信息,还有公务员车主家长信息,有的信息每条2分钱贱卖
■厦门警方破获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包括物业离职人员在内的7名涉案人员被刑拘
警方查获的作案工具,缴获的电脑存有个人信息达上百万条。(警方供图)
各大楼盘业主个人信息、政府部门领导电话、高校中小学家长通讯录,甚至连尚未交房的楼盘业主信息都被“打包”卖,包括姓名、电话、地址、职务、身份证号码等,其中不仅有厦门当地的,也有泉州、漳州、龙岩等周边城市的。只要你想要的,全都有人能帮你搞定——因为,这些个人信息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它们被泄露,并在网上一遍遍地被公开叫卖。
昨日,厦门警方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称,11月25日至12月8日,厦门市公安局特勤大队联合思明、湖里公安分局,先后破获5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抓获犯罪嫌疑人7人,涉及公民个人信息1200多万条。据了解,这也是厦门警方首次针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开展专项打击行动。□泉州网-东南早报记者 康云
一条嚣张微信广告 公开售卖各大楼盘业主资料
“售各大楼盘资料,只要你想要的都有,厦门岛内外、漳州、龙岩等地的都有,需要的可留下联系方式……”近期,一条售卖各大楼盘业主资料的微信广告引起了警方的注意。无独有偶,11月份以来,厦门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也接到多名市民的报警,他们均称接到不少来自于装修、房产中介和抵押贷款行业的业务员来电,对方一开口就能准确报出自己的名字、住址,甚至身份证号码等信息。
“当前,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问题越来越严重,公民个人信息地下交易已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有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在网上采取撒网式的推销,严重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经办民警介绍说。厦门市公安局特勤大队随即对这类警情进行串并调查。在进一步的侦查中,发布这条微信广告的22岁安徽男子郑某伦被警方锁定。
抓捕民警吓了一跳 嫌犯电脑竟存有自己的信息
11月25日中午12时许,民警在湖里区博士花园抓获犯罪嫌疑人郑某伦,当场缴获台式电脑1台、笔记本电脑1台、苹果平板电脑4部、手机7部。
当郑某伦的电脑硬盘里的信息被导出时,民警吓了一跳,里面居然有100多万条公民信息,每条信息都详细记录了对应人的姓名、电话、住址、职务、身份证号码等。这100多万条信息中,包括公务员、各大楼盘业主、车主、企业名录、商户、学校人员、协会人员等,甚至还有一个参与抓捕的民警的个人信息。
据郑某伦交代,自今年3月以来,他利用专业软件从社交、购物网站上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在网络上贩卖牟利。
据了解,郑某伦曾在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当过业务员,也曾挂靠在保险公司当过推销员,但并没有固定的工作。由于之前多是从事业务工作,他当时为扩展业务就想方设法从非法渠道获取公民的个人信息,然后逐个给他们打电话推销业务。但是,他很快发现,自己一个人所获得的信息量十分有限。于是,他便通过交换的方式与同行或朋友交流各自所收集到的信息。刚开始,他没想过要从中牟利,只是要通过交换分担成本,但他很快发现这是一个赚钱的好渠道,便一发不可收拾,每天几乎都是足不出户,对着电脑网上买卖公民个人信息。
装饰公司总监被抓 信息除了自用外还倒卖交换
在随后的调查中,与郑某伦有过交易的两个男子也先后被锁定并被抓获,他们分别是专门从事信息倒卖的林某森(男,23岁,漳州平和人)、厦门一家装饰公司的市场总监陈某光(男,29岁,漳州漳浦人)。其中,陈某光因为信息源丰富,“从业”时间久,在圈子里小有名气。
民警发现,林某森和陈某光两人所掌握的信息互有交集,前者的电脑中有500万条之多,后者掌握的信息也有300多万条,同样涵盖了公务员、各大楼盘业主、车主、企业名录、商户、学校人员、协会人员等各类人群。
不同的是,林某森无业,他是专门倒卖信息的;而陈某光非法获取公民信息后,除供自己公司业务使用外,还将公民信息进行倒卖和交换。
物业离职人员落网 作为信息源头存量6G之多
经办民警发现,陈某光的电脑内有多个QQ交流群,其中就有信息倒卖的交流群。但是,以陈某光个人的渠道,想要拿到那么多的个人信息有点不太可能。会不会还有其他的信息来源为他提供资源呢?
通过进一步的循线深挖,为陈某光提供资料的“上家”吴某(男,34岁,湖北武汉人)渐渐浮出水面。12月4日上午8时许,民警在翔安区马巷镇垵边村一出租房内抓获犯罪嫌疑人吴某,当场缴获作案工具笔记本电脑1台、手机3部,在存储介质内查获6G多的个人信息存量,存有的个人信息量达上百万条。
经查,吴某原本是厦门一家物业管理公司的信息维护员,现已离职。在职时,他能接触到大量的公民信息,这些都是市民欲买房时留下的,他利用职务之便暗中存储下来,然后倒卖给陈某光等人。吴某离职后,公司却未收回他在办公系统中的账户密码,他依旧可以登录。另外,他还套取在职同事的账户密码,登录后下载大量的业主信息,继续兜售给“下家”。
通过吴某的线索,警方又于12月8日中午将他“下家”中的3人抓获,这3人都是一家装饰公司的员工,他们的电脑中也存储了100多万条公民个人信息,多是从吴某那里买来的。不过,他们3人购买来各楼盘业主的信息后,主要是用于打电话给业主兜售装修业务。
目前,这5起案件的7名犯罪嫌疑人均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揭秘
业主车主家长公务员 啥人的信息他们都有
经办民警介绍说,犯罪嫌疑人掌握获取的信息各式各样,如各大楼盘的业主信息、品牌车型车主、企业名录、商户、学校、银行、协会人员等公民个人信息,甚至连各省市政府机关公务员信息都有。有些信息非常详细,除了联系号码外,还备注很多内容,例如车主信息可以细到车辆行驶里程、年检时间等,而业主信息可以细到房屋的面积及朝向。“这7名犯罪嫌疑人所掌握的信息共1200余万条,虽然不排除有信息是互有交叉,但数据也是令人触目惊心的。”
这些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的犯罪嫌疑人之间几乎都有接触过,在某些房地产中介的QQ交流群里,大家相互交流、交换手上掌握的信息。这些犯罪嫌疑人,几乎都是一次购买、重复卖出,在各信息贩子间倒买倒卖,赚取差价。
转手越多价格越便宜 有的信息2分钱贱卖
据经办民警透露,这些个人信息主要是以新旧论价格高低,越是第一手新鲜的信息,售价越高。如:陈某光有一次自己花500元“打包”买了岛内思明区一新上市楼盘资料,一转手就卖了2000元;而吴某有一次将供职公司的第一手业主信息共千余条以5000元的价格售出,每条信息卖了3元左右,这也是此次查获的系列案中,价格卖得最高的一组信息。不过,如果是被转了几手的信息,价钱则越来越便宜。如陈某光交代,曾经他有一次兜售信息时,总计1万多条信息只卖200元,差不多一条信息低至2分钱贱卖。
陈某光交代,他业余从事信息倒卖有3年之久,从中赚取了5万多元。林某森从去年6月开始专业从事信息倒卖工作,也获利近万元。
■提醒
出售泄露公民信息严重违法
警方表示,根据今年11月1日起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除非必要,不然,不要把个人详细信息留给他人,以免遭受可能的不法侵犯或骚扰。在网购、聊天、促销活动中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接到陌生电话时,要仔细甄别、镇定应对,谨防诈骗,不轻信、不上当。
同时,警方提醒可能接触公民信息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各类协会、商业组织的员工,出售、泄露公民信息是触犯刑法的严重违法行为,任何窃取、购买、交换公民信息的,都是违法犯罪行为,将受到法律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