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王小荣:执法多些温情,做人常怀悲悯

发布时间:2015-09-27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最近有临沂市临沭县的市民打新闻热线说,在他们村有两个女孩非常可怜,一个十三岁,一个十四岁,都没有户口,目前跟着68岁的奶奶英秀兰生活,生活非常艰难。(9.26《齐鲁网》)
新闻来源:
http://news.iqilu.com/shandong/yuanchuang/2015/0926/2558336.shtml
十三四岁的花样年纪,本该在父母怀里撒娇,和同伴牵手漫步校园,在教室畅游知识乐园。但新闻中这两个女孩却挣扎在生存的边线,没有经济来源,与奶奶蜗居在四面漏风的破屋,没有户口,不能上学,连孤儿证都不能办理。想想都让人心疼。
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城市建设日渐完善,每一个中国人都因有这样的祖国而感到骄傲。但不可回避,我们的国家确实还有许许多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贫富差距,农民工养老,农二代,食品安全......说出来都是大问题。这两个小女孩只是众多问题的一个缩影,我们的祖国领导人、发展的舵手正在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从未怀疑,也完全相信,总有一天所有的事情都会解决,路会平、花会开,那就是共产主义到来的那一天。
今天想说的仅仅是“温情”和“悲悯”。这两个小女孩、路边的残疾人、洪水中的房屋......我们身边这样的悲剧还有太多,每天都在上演。我知道有许多人已经麻木,认为总有国家和政府解决这些问题,而且一两次的援助也许真的没有多大作用。确实,国家政府真的能解决现实问题,但解脱不了的是我们的内心。
出家人讲求“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照纱灯”,看着别人的不幸,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幸运,只有常怀悲悯之心,我们的心才能更宁静。大多数人可能做不到“达则兼济天下”的境界,但保有着一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批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心却是必要的,特别是掌握着比普通百姓更多资源的人,更应在使用资源时多些温情,少些冷漠。不能拿到孤儿补贴,评个“低保”应该可以吧;不能正式入学,收个编外学生应该可以吧;不能上户口,出个居住证明可以吧;乡里乡亲为孩子添置几样合适的文具、几件漂亮的新衣。不要让孩子纯洁的的心灵在小小的年纪就蒙上抹不去的阴影。
许多事情,法律还不完善,国家制度还有缺陷。这时候就更需要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多些变通,多些温情,需要普通百姓常怀悲悯,多些怜惜。对于我们仅仅是举手之劳,但对于需要帮助的人往往却是雪中送炭。
供稿人:王小荣
地  址: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老马乡
电  话:18728157803
邮  箱:297885331@qq.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