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宝马肇事与白粉精神病背后

发布时间:2015-09-08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南京市交管局政务微博“南京交管”就“6·20”宝马案发布最新消息,该事故肇事司机王季进经权威机构鉴定,其在作案时患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律师表示,鉴定结论称王季进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今后在法院进行量刑时,很有可能参照这一鉴定结论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9月7日《现代快报》)
  许多人都对“6·20”宝马案记忆犹新——肇事者驾驶宝马740轿车以高达195.2公里的时速一路狂奔,将一辆马自达轿车撞毁,导致车上的两位年轻人死亡。由于事件情节恶劣、后果严重,引发社会强烈关注,也出现了不少传言,比如肇事者毒驾、被调包等等。随后官方澄清称,肇事者未酒驾毒驾,也未调包;车内的一公斤多白色粉末并非毒品,而是玉米粉。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肇事司机“在作案时患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鉴定结论受到一定的舆论关切,原本在意料之中。而肇事者可能由此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或许还会再次令人联系到此前的某些传言,进一步加深公众的疑虑。
  实际上,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其一,相关鉴定由权威鉴定机构进行,符合法定程序,具有法律效力;其二,此鉴定结论并非“一锤定音”、不能存疑。警方根据法律程序已将司法鉴定意见告知事故当事方,如事故当事方对鉴定意见有异议,可以提出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的申请。据悉,受害女性死者的丈夫对于鉴定结果表示并不认可,将和家人商量后进一步决定是否会提出申请要求重新鉴定。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他们合理诉求的实现也并不存在障碍。
  不过,毕竟此案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警方不仅要及时公布相关结论,还要做出更详尽的解释,特别是要尽可能多地公开相关证据,以释疑解惑、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真相。此前,有人就表示,既然调包之类的传言这么多,警方应第一时间公布相关监控视频,一目了然,更能说明问题。而对于“短暂性精神障碍”的鉴定过程怎样、有哪些证据支撑,最好也能向事故当事方和公众公开更多信息。比如,急性精神障碍患者一般病前都遭受了强烈精神刺激,那么,到底是何种强烈的刺激,才导致肇事者发病?只要不涉及个人隐私,都可予以公开。
  公众对案件调查过程中的一些细节给予关注,甚至进行一些追问,并非单纯出于好奇,更非对相关部门不信任、故意找茬,而是监督意识增强的体现。相关部门在法律许可的范畴内尽可能多地公开信息,不仅是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需要,更是维护自身公信力和权威性的需要。
   作     者:   老马
                            联系电话:13778098863
                            邮    箱:2010926518@qq.com
                            地    址: 四川省三台县梓州干道
                            邮    编:  62110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