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阻安全事故关键在“科学预防”
发布时间:2015-08-18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次
近一个时期以来,全国多个地区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特别是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8月15日再次作出重要指示。(8月15日新华网)
天津爆炸事故发生后,举国悲恸,天地皆哀,上百人失踪、伤亡,这样惨重的安全事故给全国的公共安全治理敲响了警钟。
公共安全治理是一个现代化的命题,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的概念,对于处于城市化剧烈扩张、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中国来说,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公共安全都是不可回避的治理挑战。总体来说,公共安全的范畴较为宽泛,涉及卫生、食品、医疗、水资源、土壤等与群众最直接接触的领域,更包括群众最直接工作、生活的空间安全,诸如建筑、道路、飞机、船舶等。诱发公共安全的因素是极其复杂多样的,仅从媒体曝光的公共安全事故案件来说,就涉及化学品泄露、石油管道破裂、爆炸引发的土壤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涉及超车超载引发的交通事故,涉及随意纵火、丢火引发的火灾事故等。
事实上,近来仅是媒体报道的公共安全事故已经多得让人麻木,我们可以伤心很多次,却不能为同样的错误伤心无数次,更何况除了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几乎公共安全事故都存在人为因素,完全是可预防可避免的。对于最近发生的天津爆炸事故,中央高度关注和重视,要求全力救灾,全面寻找调查事故原因,从严追究事故责任。习总书记更是强调,必须坚决遏制重大事故发生。
其实,每一例安全事故的发生背后都存在着必然的因素。一是公共安全日常监管不严密不科学,甚至是荒废的、形同虚设的,人为的大意,却导致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惨重的教训未必引发执政者对于日常安全监督体系的建设。二是,对于安全事故的日常化排查不全面、不到位、不仔细,一些地方事实上是敷衍了事、走马观花,并没有真正深入全面彻底的排查可能存在的事故诱发因素。三是,缺乏科学的预警机制,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发生的苗头,如何及时预警,及时排出事故因素,及时转移人员、财产?四是,缺乏专业的事故应急救援队伍。从此次天津爆炸报道的情况看来,许多救灾的消防员多是临时招聘来的,缺乏长期专业的系统的消防培训,一旦发生事故,采取的救灾措施与西方相比是何其原始而非人性化的。
阻遏安全事故关键是“科学预防”。防微才能杜渐,任何一起公共安全事故的诱发因素都是多方面的,既有外因,又有内因,多种多重因素的复合作用下导致事故发生的必然性。一是建立预防安全事故的科学体系,从严密安全排查机制,到建立专业化的科学预警系统,从建立严格的责任追求倒逼日常化安全排查落实。二是建立专业化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队伍,安全事故给社会给群众造成的伤害不只是生命与财产的重大损失,更有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故而对于安全的资金物质投入毋须吝惜,投入重金配备先进的求援设备,进行更专业化的消防培训势在必行。
作者: 伍文胥
联系电话:
13458011077
地址: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人民政府
邮箱:
621114
邮编:
wugw5.ok@163.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