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评论:被指不作为,警察就可以不友好?
发布时间:2015-06-17 来源: 人民日报评论 点击:
次
【快评】被指不作为,警察就可以不友好?
亦 多
公开向警察表达不满,越来越成为一件充满风险的事情。
近日,来自河南开封一家建筑劳务公司的2名农民工,因为给公安局送“不作为”锦旗被拘留10天。
事情本来跟公安局并不直接相关。他们和平顶山当地一家建筑闹出劳动纠纷,后来在索要工资的过程中又发生了肢体冲突,二人和数十名工友这才到区政府和平顶山市公安局反映诉求。他们认为,公安部门在立案和出具伤情鉴定书等事项上存在拖延行为,于是送来了一面“贺平顶山公安局最不作为奖”的锦旗。根据公安部门的说法,他们还“敲盆打铁,拿喇叭喊叫”,试图引起注意。双方互不谅解,结果农民工被关了、警察被告了。
其实,类似的情况发生过多次,每次都令人遗憾地沿着同一个剧情发展。一些群众感觉受到了委屈,却拿对手没办法,只能指望政府部门主持公道。一旦结果不如人意,就把更大的怒火转移到执法部门身上,然后以送“不作为”锦旗等方式以求引起社会舆论关注。
面对这种近乎羞辱的抗议,手握公权力的公安部门究竟应该采取一种怎样的态度对待,其实是很可以讲究的。如果送“锦旗”的人的确引起了大规模人群聚集、严重堵塞了交通,甚至对公共安全造成了威胁,公安部门当然应该及时制止,该处罚的就要处罚。而现实中很多时候,对方只是表达一下自己的义愤,“恶心恶心你”,引起执法者的重视,这种情况下,公安部门的表现,恐怕就主要还应该是积极温和地进行疏导,尤其不要因为对方是冲着自己来的,就动辄以扰乱公共秩序等名义,直接进行“掐灭”。由不信任引发对抗,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
造成这种怪现状,有诸多原因,比如法治水平不高、维权渠道少,甚至包括社会舆论拉偏架,等等。但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价值观出了问题,社会不够友好。这不是说使用控制手段不合法,而是目的不够友好。试想,如果群众求关注而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就会变成纯粹被伤害的一方。而群众以其他方式得不到回应,被迫或有意采取非常规的手段赢得关注,换来的却是当头一棒,也许会被吓退一时,但心理对抗却会无限循环下去。
事实上,社会对弱势群体不仅有法律上的责任,也有道义和人权方面的责任。如果忽略这些责任,就会出现“自动取款机上拿走17万元,被判无期徒刑”“司机超载获益二三十万元,被罚数百万元”等令社会极度不适的事件。这样的荒谬,不是“依法”就能解释的。同样,群众的不满,也不是强行压制就可以平息的。掌握权力、占据优势的一方,应该率先友好起来,这才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对社会负责任的举动。
每当看到警察和群众冲突的新闻时,就想起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无论何时,警察都应该是一个令百姓安心的形象。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