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警惕!你的银行卡竟成非法集资工具

发布时间:2015-05-30      来源: 法制日报    点击:

  不管你是谁,仅需600元至1200元不等的价格,就能在互联网上购买到一套包括银行卡、他人身份证、手机卡、U盾、开户申请单等在内的“银行卡套餐”,涉案的千余张银行卡流向全国各地。近日,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历时5个月,破获这起由公安部督办的特大妨害信用卡管理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目前,此案6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已被南通警方提请逮捕。

  经证实,这些冒用他人身份证骗领的银行卡,多被用于通讯网络诈骗、集资诈骗、贩毒等犯罪。

  

 

 

冒名办卡
牵出部督大案

  2014年12月16日,南通市公安局接到某银行工作人员的报警电话称,一名办卡人员的相貌特征与身份证不符,民警随即将办卡男子卢某抓获。第二天,南通市通州区也发现有人冒用他人身份证办理银行卡,警方抓获办卡人员罗某。

  当地警方对这两人的行踪进行调查。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伙专门冒名办理银行卡的“业务员”。警方进一步侦查发现,此案涉及全国10多个省市。相关案情迅速层层上报至公安部。今年4月12日,公安部经侦局决定由南通作为发起地和主战场,在湖南、上海、江苏、云南等12个省市发起全国集群战役。截至目前,警方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另有两人被上网追逃。

 

 

 

办收卖卡
形成完整产业链

  南通警方查明,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4月,犯罪嫌疑人钱某、张某、刘某、陈某等人,租住在湖南省长沙市某小区,通过互联网向全国各地销售包括银行卡、他人身份证、手机卡、U盾以及开户申请单在内的“银行卡套餐”,从中获利。

  该团伙中的下线冯某、江某等人雇用叶某、冯某某等人为办卡组的“领队”。“领队”自行招募办卡业务员,并带领办卡业务员前往各地的银行网点冒名办理银行卡。

  据犯罪嫌疑人交代,每办理一个“银行卡套餐”,办卡业务员可从领队那里获得100元报酬,冯某、江某等人则以250元的价格进行收购。最终,该团伙以600元至1200元的价格通过互联网对外出售。

 

 

 

为何买卡
掩盖身份实施犯罪

 

  南通警方初步统计,该犯罪团伙已对外非法出售银行卡千余张,购买者几乎遍布全国各地。那到底是谁在购买这些假冒他人身份骗领的银行卡呢?

  南通警方发现,目前,此案中大部分银行卡均流向广西宾阳、湖南娄底以及云南等通讯网络诈骗、贩毒等高危地区,还有一些银行卡疑似被用来从事集资诈骗等犯罪活动。

  “很多人之所以购买银行卡,主要是为了违法犯罪或转移资金时,避免暴露自己。”南通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支队长卢瑞华说,网上非法买卖银行卡的背后,隐藏了更多的犯罪。犯罪嫌疑人正是利用这些银行卡作案,企图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

  “由此滋生的‘下游’犯罪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出此类犯罪的危害。”卢瑞华说,“接下来,我们要将相关案件线索移交给各地警方。”

 

 

融媒体新闻中心出品
 

《法制日报》记者马超  

通讯员苏锦安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