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遗失身份证“再利用” 求解二代身份证“注销缺陷”

发布时间:2015-05-25      来源: 新华网    点击:

  新华社发 朱慧卿作

  身份证是证明公民基本身份信息的证件。现实生活中,由于多种原因,身份证在挂失后无法注销,仍能正常使用。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个漏洞,或借机牟利,或掩护违法行为,损害了身份证所有人乃至社会整体的利益。

  使用遗失、被盗的身份证是否“畅通无阻”?身份证“注销缺陷”有哪些危害?如何应对二代身份证“注销缺陷”困境?日前,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及学者,以期回答上述问题。

  遗失身份证“再利用”,网络公然叫卖每张400元

  日前,记者的朋友汤女士遗失了二代身份证,在挂失旧证补办新证后,她的旧证却“失而复得”。在征得汤女士同意后,记者用她的旧证做了几次“体验”。

  5月8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某国有银行开户,该银行柜台的工作人员并未认真核对身份信息,看了一眼身份证便给记者开了银行账户。按照规定,个人在金融机构开立存款账户时,必须出示本人身份证。

  随后,记者又在北京南站购买了一张由北京开往天津的城际车票,在安检入口处,工作人员仅用识别器读取了身份信息,并未核对照片,记者便顺利通过。而实际上自2012年起,全国所有旅客列车实行车票实名制且须本人使用。

  5月11日,记者一早来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某三甲医院取预约号。办理诊疗卡时,记者在单子上填写了身份信息但未出示身份证,工作人员便为记者建立诊疗卡并取了预约号。据卫生部规定,2009年10月起,所有三级医院在预约挂号时要推广采取实名制方式。

  记者接着拿着汤女士已挂失的身份证来到医院附近的一家网吧,网管人员读取了身份信息后便给记者开了机子,示意可以上网了。据有关规定,凡进入网吧用电脑上网的消费者均须凭个人有效身份证件进行登记,经网吧管理人员审验后方可上机。

  事实证明,使用他人遗失、挂失的身份证开卡、乘车、挂号、上网都能“畅通无阻”。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有些遗失、被盗的身份证被不法分子收集,在网络黑市公然叫卖,形成倒卖身份证的产业链。

  通过QQ搜索,记者联系到一位出售二代身份证的销售商李先生。“我卖的身份证都是真货,能通过识别器刷出信息。”他向记者表示,可以根据买家对地区、年龄、性别、长相的需求,提供数张乃至数十张符合要求的身份证以供挑选,一张证的价格在400元左右。

  违法成本低,用证单位校验意识不够

  身份证遗失、挂失后,为什么还能“畅通无阻”,甚至成为不法分子牟利、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

  山东省一位基层户籍民警告诉记者,在公安内部系统可以查到二代身份证是否已被挂失,但银行、运营商等用证单位,在扫描身份证时却看不到挂失信息。因此,若冒用一张与自己长相相似的人的身份证,这些用证单位由于无法知道这些证件已被挂失,很难判断是否为冒用。

  由于遗失身份证“无法注销”的技术隐患,使得冒用他人身份证牟利或掩护犯罪的行为大行其道,给失主带来不小的麻烦甚至为他人“背黑锅”,这样的案例并不鲜见。

  据报道,2014年9月,湖南的一位小伙因丢失身份证,被不法分子冒用办理了18张银行信用卡,并且全部被透支,警察、律师接连找上门,说他涉嫌银行卡诈骗;2014年12月,在江苏上学的温州学子小卢莫名成了“网上通缉犯”,原因也在于丢失的身份证遭不法分子冒用……

  我国居民身份证法规定,购买、出售、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的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对此,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学教授解志勇表示,这些属于一般行政责任。2003年颁布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了与身份证相关的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但这些规定如今已明显滞后,对于日益猖獗的身份证违法、犯罪的制裁力度明显太小,不适应实际情况,应尽快修订完善。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社会学院教授陆益龙认为,造成身份证“注销缺陷”的根本原因,在于用证意识的缺失。“即使身份证丢失了,但其唯一使用权还属于所有人,应在用证单位及执法机关的合力下,规范加强公民守法的用证意识。”

  陆益龙还表示,出于利益考量,很多用证单位只考虑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的获利问题,并不考虑身份证是否是本人及是否合法;有些单位责任心不强,校验意识不强,对违法使用身份证的把关工作不严,一定程度上也为此类违法犯罪行为推波助澜。

  加大非法使用打击力度,提高用证单位责任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冒用他人身份证的情况多集中于开银行卡牟利、信用卡诈骗,或用于其他掩护犯罪的行为。我国每年丢失、被盗的二代身份证至少在100万张以上。

  实际上,近年来,公安机关一方面严厉打击此类违法犯罪行为,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居民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工作,采取多种措施保证居民身份证的安全可靠。2011年新修订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了公民申领、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应当登记指纹信息。2013年8月,全国已有16000余个派出所启动居民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工作。

  解志勇表示,目前涉及身份证的犯罪主要集中在金融、通信等领域,应该制定针对性的法律规定,强化金融、通信领域相关单位责任,对于未尽必要审查监督义务的单位、个人,要规定严厉的民事、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解志勇指出,冒用他人身份证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对公民个人权益、社会秩序的危害“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因此,应该将“购买、出售、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行为,以及“盗窃、冒用身份证”行为,直接“入罪”,即一律规定为犯罪,予以严厉打击。

  为减少相关违法犯罪活动,解志勇还建议,应将丢失身份证联网查询系统尽快引入金融、电信、医院、交通等领域。

  早在今年3月,公安部相关负责人就表示,将于今年底前建立丢失、被盗居民身份证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与金融、电信、交通、铁路、民航等社会应用部门、单位的联动机制,最大限度防止丢失、被盗身份证被不法分子冒用。

  陆益龙认为,该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身份证“注销缺陷”带来的问题,但并不能根本解决这个问题。

  “从社会心理的角度讲,提高冒用他人身份证被处罚的概率更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陆益龙说,如果冒用他人身份证的行为都得到了严惩,对社会将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

  专家表示,解决身份证“注销缺陷”,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由于技术、成本等原因不能实现联网共享注销信息的当下,亟须提高公民个人的用证意识、用证单位的责任心和司法机关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多管齐下方能将危害降到最低。

  (记者 王昊魁 通讯员 沈晨叶)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