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电信诈骗为何猖獗?警察:运营商不作为!

发布时间:2015-05-20      来源: 腾讯    点击:

[摘要]2008年以来,我国通讯信息诈骗发案数保持年均20%至30%的增速。

 

转播到腾讯微博
电信诈骗为何猖獗?警察:运营商不作为!

 

 
电信诈骗层出不穷 警方人士直指运营商不作为截图

电信诈骗层出不穷 警方人士直指运营商不作为

0'51''

2090

东方宽频

 

 

据新华社电《经济参考报》今天刊载题为《通讯信息诈骗“爆表”:打掉一茬又长一茬》的报道。报道指出,近年来通讯信息诈骗犯罪活动在我国愈演愈烈,背后除了诈骗手段不断翻新、隐蔽性极强之外,运营商的不作为更是难辞其咎。

2008年以来,我国通讯信息诈骗发案数保持年均20%至30%的增速。2014年全国通讯信息诈骗犯罪发案50余万起,比2013年多出约20万起。今年以来,部分地区发案率再度“爆表”。

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二支队支队长薛勇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许多诈骗分子把注意力聚焦到移动客户端上,伪装成“积分兑换”“银行账号异常”等形式的手机木马程序层出不穷。此外,拨打诈骗电话窝点、网络诈骗平台窝点、地下钱庄窝点往往藏匿在不同国家和地区。

多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警方人士表示,运营商完全有能力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多数安全漏洞,但这些问题一直以来没有得到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运营商的不作为给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刑侦总队副总队长王铁峰等多位公安部门负责人表示,要通过立法手段明确银行和通讯部门在维护金融和信息安全工作中的义务,对于因自身产品存在的安全隐患或怠于履行安全监管、源头防范义务,而被犯罪分子利用实施犯罪,导致群众损失,必须要追究银行和运营商责任,并赔偿损失。

>>现状

逾九成诈骗案涉改号软件

近年来,我国逾九成通讯信息诈骗案件是通过改号电话实施的。众多诈骗团伙租用境外服务器,将网络改号软件连接到服务器上,以此虚拟国家机关来电,骗取人们信任,给受害者造成严重损失。

通过“改号软件”实施诈骗,最终离不开境内运营商通道。福州、泉州等地公安机关负责人和办案民警认为,运营商对此类犯罪背后暴露的通讯安全漏洞没有足够重视,并未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常有运营商负责人称“这是行业规则问题,企业无法改变。监管成本太高,不愿投入这笔钱”,有的则干脆称“对这类电话无法监管”。多地民警一致认为,由于运营商拦截不力,能够虚拟任意号码的网络电话仍处于无人监管状态。

 

转播到腾讯微博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