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南京群租房现男尸:死亡近一周 6名租客未发现

发布时间:2015-05-20      来源: 人民网(北京)    点击:

一套130多平方米的房子,被隔成7间
一套130多平方米的房子,被隔成7间

死者所住的房间已被警方封锁
死者所住的房间已被警方封锁

同样的悲剧,三年前在南京江宁就发生过,令人唏嘘
同样的悲剧,三年前在南京江宁就发生过

平常,工作日的上午10点,一般都是南京明发滨江新城小区最安静的时刻。而昨天上午10点多,这份安静被刺耳的警笛声打破。四处打听之下,居民们才得知,小区的一套房子里,发现了一具男子尸体。

据了解,男子被发现时,尸体已开始腐烂,死亡已近一周。可令人不解的是,死者住的是一个群租房,里面连他在内共有7名租客。这么多人,这么长时间,竟没有发现异常。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对南京的群租房现状展开调查发现,虽然同住一个屋檐下,可这些租客之间的交流却很少,他们是一群“最熟悉的陌生人”。

悲剧

昨天上午,现代快报记者来到位于南京浦口区的明发滨江新城小区。出事的房屋已经被民警封锁。

据了解,出事的这套房子里,一共住了7个人。“最先发现不对劲的,其实是房东。”一名租客告诉记者,昨天上午9点多,房东带人来看房。一进屋子,房东就觉得有股异味。找了一圈后,大家才发现,异味来自一间房门反锁的房间。

多次敲门没回应后,房东找来钥匙打开了房门。这时,大家才惊恐地发现里面的租客已经死亡。租客小谢说,异味已经出现好几天了,“前两天,还有一名租客因为忍受不了,搬走了。”

这名刚搬走的租客名叫小楚,他说,感觉房子里有异味后,他还和妻子开玩笑,说屋子里该不会死人了吧。

据民警介绍,被发现时,男子估计已经去世近一周。经初步调查,男子30多岁,四川人,在南京高新区一个电子企业上班。

最早发现不对劲的

是带人看房的房东

异味已出现好几天,有房客因无法忍受搬走

昨天下午,出事的房屋内,一对小夫妻正在收拾东西。“不要说住了,我老婆刚刚都不敢上楼!”男租客告诉记者,因为这事,他爱人都被吓哭了。

“根本想都不敢想……”一名房客说起这件事情,仍然心有余悸。他打算马上搬离这个屋子,再也不敢呆了。但因为不敢一个人进去,他一直等到有其他人过来后,才赶紧上去收拾东西。

随后,其他几名租客也陆续回到这里。“房东通知我,说房子里死了人,不能再住了,叫我回来收拾东西。”租客小谢说,房东已经给他们安排了其他的房子,“应该也是这样的群租房吧,毕竟我只付了几百块钱的房租。”

就在记者和租客们聊天时,一名自称是房东的男子过来了。“现在警方正在调查,我不方便说什么,你们还是快走吧。”男子说。

女房客被吓哭

大家纷纷搬离

房东给他们安排了别的房子,应该还是群租房

“我在这住了半个月,只有刚搬进来那天和他打了个招呼。”小谢说,现在回想起来,这套房子里的人,确实关系很淡,相互之间几乎不认识。

这套房子里,共住了7个人,其中有两对小夫妻,还有两个是单身小伙子。大家都是年轻人,照理说应该会有不少共同话题,不过记者发现,他们之间的交流很少。

“他在这住了一两个月吧,到现在还不知道他姓什么。”之前搬走的租客小楚说,他和这名男子交流算比较多的了,“每次在厨房碰到,我们还会闲聊几句,但基本上都是些客套话。”

租客们只知道,男子是四川人,目前在高新区的一家电子厂里上班,“我们知道的也只有这些,从来没想到要问他姓什么。”

“大家平时都很忙,即便晚上下班回来,也都是呆在自己的房间里。所以一个星期见不到一面都很正常。”小楚说,在他印象里,去世的男子比较内向,也不大愿意和别人交流,“其实我也是这样,不会和室友们多说什么。”

室友们都不知道

他到底姓什么

大家平时都很忙,一星期见不到一面也正常

昨天下午,现代快报记者走进了这套面积130多平方米的房子。记者发现,房子的电表旁还另外接出了8个小电表,可以看出,这是典型的群租房。

顺着房屋的走廊往里走,右侧有4个房间加1个卫生间,左侧是3个房间加厨房。

出事的房间位于左侧由内往外数的第二间。小谢说,那个房间只有10平方米左右,外面没有阳台,只有飘窗。

厨房和卫生间,是租客们共同的生活区域。卫生间内不算干净,被两个洗衣机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空间。厨房内的灶台很简陋,由两个长方形的木桌构成。

家住二楼的业主何先生告诉记者,这套群租房原来的布局与自己家一样,是四室两厅,有130多平方米。不过,客厅被隔成了两个房间,厨房也被隔出了一间。

群租房里,面积最大的一间带独立卫生间,大约有20多平方米,租金是600元/月。其他的6间屋子,租金则为300~600元/月不等。

说起群租房,业主何先生不禁向记者倒苦水。他说,由于租客素质不一,曾经有租客直接从阳台下往下倾倒垃圾,结果全倒在自家阳台上,十分恶心。

据小区的物业介绍,这里的群租房特别多。“2013年底的时候,我们做了一次统计,结果发现小区里群租房有近400间。”物业一位负责人说,这些群租房大多有个“二房东”,“有些人专门租下业主闲置的房子,然后把房子隔成若干个单间对外出租。出事的那间房,就是二房东在打理。”

物业负责人表示,他们经常接到居民对群租房住户的投诉,但他们没法管。

据物业负责人回忆,小区去年设置了门禁出入系统,根据房型大小发放一定数量的门禁卡。去年7月,几名群租房的“二房东”因为此事,还与物业工作人员起了冲突。最终,闹事的几个人被行政拘留了7天。

物业倒苦水

群租房麻烦不少

因为门禁卡的问题,“二房东”和物业发生过冲突

反思

他们,为何如此陌生

专家:映射出社会支持的缺乏

同住这么久,相互之间竟然连姓名都不知道。他们为何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在社会学家看来,这种现象映射出了社会支持的缺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学院邱建新副教授表示,城市是一个人口高度密集的场所,但是,城市人的圈子不一定很大,因此也被称为“流动的陌生社会”。

在这种陌生人社会,如果不加以积极的改进和社会修复,就会出现一些现象,比如同住一起却彼此漠不关心等。群租的人,有的是新生代农民工,有的是一般的务工者或者蚁族,他们每个人的重心都在职业和生存上,又往往是独自出来谋生,在人际交往中很难得到来自社区和邻里的支持。因此,就可能出现这种极端的情况。

江苏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徐琴认为,现代社会有四大特征——个体性、异质性、匿名化和流动性,邻里之间十几年都不知道对方的姓名,这就是匿名化,而个体性就要求隐私,越要求隐私,与人的边界越清晰,关怀就越少。“如果在以前的农村或者工厂职工大院内,哪家有几个亲戚,别人都是清清楚楚的。”

“有人早就批判过都市的冷漠和互相不关怀,实际上这是不可避免的,这个现象我们可以解释,但是如何弥补四个特点导致的各种意外,说实话,还无法给出答案。”徐琴说。

调查

记者探访南京群租房小区,乱象和矛盾背后,是越来越高的房租——

不挤群租房,他们又能住哪里

在南京,有很多群租房小区。由于管理缺位,出现了不少乱象。在一些新小区或次新小区,物业会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设置“软钉子”等手段,来遏制群租房。但是,更多的群租房出现在老旧小区,或物业管理水平较薄弱的小区,这样一来,业主很难指望物业出手。

群租现象在南京很多小区都存在,网上描述的“开门上床,转身碰墙,洗澡排队,不见阳光”等现象并不鲜见。“二房东”左右腾挪,一年挣十几万的也不在少数。

金碧花园位于南京市中央北路上,是一处老小区。物业保安介绍,小区有20%的房屋出租,其中一部分就是群租房。

“我们上门,房客都是不开门的。”物业称,有的群租房里能住十来个人,但一般不跟物业打交道,都是“二房东”出面。

老小区里老年人多,而群租的基本是年轻人,不少人要到晚上10点才到家,楼道里吵吵闹闹不说,住在楼下的也吃不消。据小区住户称,曾经有两帮住在小区的年轻人打架,半夜追着从小区里面打到马路上。去年当地派出所对金碧花园群租房进行了整治,取缔了5幢6楼的一家群租房。记者昨天也探访发现,这间房子原来做的隔断都已经取消,恢复了正常的格局。

老小区群租房,物业没法管

高档小区单套房屋月租金动辄三四千元,但实际上,高档小区是群租房的“重灾区”。

早在2011年,南京城东的钟鼎山庄小区就因为群租现象突出,物业不堪压力,打出“群租可耻”的横幅,引发争议。

在河西一处高档小区,2012年该小区开始陆续交付,群租房现象随即出现。昨天下午,该小区物业主管张先生告诉记者,当时小区内群租房有100多套,数百人居住在里面,经常发生纠纷,业主们投诉不断,物业也无可奈何。

在2014年南京市出台群租房整治实施意见后,物业便趁机开展整治,从门禁卡入手,一套房子只发放5张门禁卡,由此“卡”住群租户的出入,进而导致“二房东”集体抗议,甚至准备与物业“干仗”。

双方为此多次报警,在相关部门介入后,小区群租房逐步得到了整治,如今1、2期基本上没有群租房了。

高档小区最受“二房东”青睐

不群租,压力真的很大

如果不是高房租,恐怕没多少人愿意降低生活品质,去挤群租房。

在奥南的莲花新城经适房小区,房主将房屋简装后出租的情况很普遍。附近中介表示,一般简装两房的租金在2000元/月上下,对于很多租房家庭来说,难以承受,因此合租甚至群租的情况不算少。

“经常看到一个80多平方米的两房,有四五个家庭居住生活,这样算下来,一个家庭月租金只要四五百元。”中介表示,这些家庭大多是外地来宁务工人员。

网尚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南京一季度典型区域(主要是城中、河西、城南、江宁)住宅租金水平为47.6元/平方米/月,同比上涨12.2%,环比上涨8.2%,房租虽然上涨速度放缓,但依然处于高位缓慢上涨。同时,36.2%房源为2000~3000元/套,24.0%房源为3000~4000元/套,大多数房源的租金仍然不低。对于年轻人和外来务工人员来说,想在主城租一个房间,压力真的很大。

专家提出两条破解之道

增加公租房 发租房补贴

主管部门整治群租房,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界定的问题。去年,南京发出群租房的认定标准,“10平方米”是人均居住的底线。“由于城市人口容量的不同,南京对群租房的认定底线定为10平方米,这也比较符合城市住房的现状。”江苏金协和律师事务所主任张明文表示。

“去年南京多个部门曾经联手整治群租房,但这种运动式执法很难持久。”张明文律师认为,南京出台的文件措辞也仅仅是“整治”而不是“取缔”,主要原因就是法律上的模糊。而住建部门缺乏执法权,只有公安、税务、消防等多个部门联手行动,才能集中整治,这样一来势必很难有连续性。

“群租房的产生是市场原因,堵不如疏。”南京工业大学天诚不动产研究所副所长吴翔华说,群租房人群的低收入,决定了群租房有市场需求,堵的结果是他们租房更加隐蔽而已。他认为,如果通过增加供应的方法,可以缓解这部分人群的租房难,间接缓解群租房现象。

首先是增加更多的公租房。“南京现在的公租房更多的还是面向人才,如果政府在主城区提供更多的公租房,可以缓解新就业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租房困难。”吴翔华认为,公租房的选址很重要,最好兼顾到租房者的工作地点。据了解,南京的四大保障房片区总共8.28万套房源中,公租房多达2万套。但是由于与上班地点较远,四大片区的公租房并没有受到热捧。事实上南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在上周出台的保障房转型文件中,提到今后公租房的选址将更加合理。

除了增加房源,在房租高昂难以解决的前提下,还有一招就是增强租房能力。吴翔华认为,政府部门可以制定政策,面向有租房困难的人群发放租房补贴,与保障房系列政策中的房租补贴结合在一起,成为城市租房保障中的一环。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