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小伙捡到手机一看“爽”呆了 :微信银行卡里有50万元

发布时间:2015-05-08      来源: 新华网    点击:

 永康一小伙捡到一部苹果手机,通过机主留在手机上的个人信息,轻松地破解了微信钱包支付密码。在用对方微信钱包充话费时,他还意外发现,机主微信绑定的银行卡里竟然有50多万元。

  所幸,机主设置了当日取款限额,当警方找到小伙子时,他只来得及取走9800元。

  手机里有机主银行卡和身份证照片

  小伙借此打开了微信钱包

  永康人朱某今年25岁,做淘宝生意。

  5月2日,朱某的阿姨去城区逛街时,在路边捡到了一部苹果5S手机。

  晚上,她去朱某家吃饭,就把手机交给了朱某。

  朱某自己有一部苹果4手机,一直没有更新换代。恰好,这部5S也没有设置锁屏密码。

  晚上9点左右,朱某闲着无聊,打开手机把玩。他点开手机里的各个APP,还打开相册把机主的照片看了一遍。

  之后,朱某打开对方的微信,进入微信红包,想给自己发个红包。

  朱某发现,机主手机里的微信钱包和一张银行卡绑定。但是,要给自己发微信红包必须需要知道银行卡的密码,可朱某不知道支付密码。

  操作进行不下去了,朱某返回微信钱包页面,点了忘记密码。这时,跳出一个页面,让他填写身份证号以及需要绑定的银行卡信息,用于更换新密码。

  改密码必须知道机主本人的银行卡和身份证信息。巧的是,这部手机相册里刚好有一张银行卡照片,还有一名女士的身份证照片。

  朱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输入了照片上的身份信息,竟然成功地将密码重置。

  于是,他用对方的微信钱包,先给自己充了500元话费。

  充值成功后,手机收到一条银行发来的短信提示,显示微信绑定的这张银行卡里竟然还有50多万元余额。

  多亏机主的银行卡设置了转账限额

  小伙转走9800元后,被警方抓获

  看到卡里有这么多钱,朱某的贪念被激发了。随即,他分3次将4300元转到了自己的银行卡账户内。

  由于机主的银行卡转账设了限额,每天不超过5000元。到了次日凌晨,朱某又从账户里转走了5000元。一夜之间,他合计盗走账户里9800元。

  当朱某从卡里转钱时,失主胡女士毫不知情。

  5月2日,手机丢失后,胡女士还以为手机被人偷了,并没有意识到银行卡里资金的危险。

  直到5月4日,胡女士重新买了部手机,补办了手机号码。她登录微信后,才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人转走了9800元。她忙报了警。

  当天晚上,根据转账时留下的信息,民警将朱某抓获。

  那么,胡女士为什么将身份证和银行卡号信息拍照存在手机里呢?

  原来,胡女士经营着一家商铺,经常和客户有款项往来。每次客人打款,她都要把自己的卡号和身份信息发给对方。为了方便,她特意拍下了自己身份证和银行卡号的照片,存在手机里,客人有需要时,直接发图片过去。

  办案民警高警官说,朱某的行为已涉嫌盗窃。但他被抓后,认罪态度很好,并且归还了手机和现金,最终警方将他取保候审。

  手机丢失后,怎么保证绑定的银行卡安全

  手机支付越来越普及,那么,手机丢失后,如何保障银行卡资金安全?

  昨天,钱江晚报记者以大家最常用的微信钱包、支付宝钱包和手机淘宝为例,综合了办案民警和银业内人士的建议,归纳了以下一些防范措施:

  1.设置手机锁屏密码

  这是保护手机安全的第一道屏障,也是最重要的屏障。

  手机一旦落入他人之手,即使银行账号是安全的。他们还可以登录你的QQ、微信,或者通过通讯录冒充你,向你的亲朋好友进行诈骗。

  2.手机丢失后,立即挂失绑定银行卡

  这方面,大家可以参考微信给出的安全建议:“手机丢失后,可将微信账号暂时冻结,冻结后他人将无法对账号进行操作;如果手机与银行卡同时丢失,请立即挂失银行卡。”微信账户冻结的紧急电话:0755-83765566。

  记者注意到,手机淘宝登录过后一段时间内是默认登录的。有些人(比如记者自己)开通了“小额免密支付”,只要消费在一定数额内,无需输入密码,就可以使用绑定银行卡里的钱进行购物或充值。

  因此,为了保险起见,手机丢失后,最好将和微信钱包、支付宝钱包、手机淘宝等绑定的银行卡立即挂失。

  3.给微信钱包和支付宝钱包设置手势密码

  设置了手势密码,就算别人进入你的手机,拿到你的身份证和银行卡号信息,也无法进入钱包操作。实际上,手势密码就是为了应付上述安全漏洞而推出的。

  4.不要将身份信息保留在手机里

  不要将银行卡号、身份证,甚至密码等个人信息保存在手机里,有需要的话,使用后也要及时删除。

  此外,如果你丢失的是苹果手机,又无法定位找回,为了防止信息泄露,还可以通过登录iCloud远程抹去手机上的数据。(陈久忍)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