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李元起:警察该怎么用枪-意见领袖

发布时间:2015-05-06      来源: 法学家茶座    点击:

背景:

5月2日中午,在黑龙江省庆安站候车室,一名男子与庆安站派出所民警发生冲突,该男子被民警开枪击倒身亡。中年男子名叫徐纯合,事发时,徐纯合与母亲和三个子女在一起,祖孙五人到火车站乘车。一时间,警察持枪话题再次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目前,检察机关已介入调查。

新华社记者于3日晚看到当时的车站监控录像。据新华社报道,监控视频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徐纯合将自己女儿抓起掷向民警,重重摔在地上,由于民警出现场之前并未看到徐纯合的母亲与三个孩子,以为他抓来的是其他乘客的孩子。新华社还引述了目击者的说法,当天徐纯合身上的酒味儿非常大,眼珠子通红。接受新华社采访的哈尔滨铁路公安处刑警支队支队长赵冬滨说,通过向现场人员询问,徐纯合曾说“谁抢到枪是谁的”,在民警口头警告无效的情况下,民警手背又已受伤,如果枪被当事男子抢走,后果不堪设想。

与警察动枪相伴随的事件,为何会一次又一次的引发讨论?警察持枪又面临哪些现实困境?

 

中国人民大学警察法治研究所执行所长李元起表示,一旦出现类似现象,警民之间往往会表现出不信任,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尽快查清事实,认真回应,比如调取现场监控录像、寻找目击证人等,同时,对于当事人的老人和孩子,应该给予一定照顾。尽快公布事实,依法解决,是处理案件避免引发更大猜疑的最有效途径。

  

“如果真的是暴力袭警,抢夺枪支,证据确凿,被击毙应无太大非议。”不过,在李元起看来,从原来的“警民鱼水情”到现在警察持枪屡屡引发信任危机,一个重要原因是警察持枪的执法技术存在诸多不足。

  

首先, 虽然公安部门一直都比较重视武器的使用,但对技术的要求相对来说没有政治要求高。

  

“比如用枪,往往并不是将其视为执法技术,而是作为政治任务,不管过程如何,只要达到目的就可以。”李元起说,从国家层面来讲,如果这一观念不改变,就不会太重视执法技术。公安队伍是执法队伍,不能只作为一种政治力量对待,技术与政治应该有所区分。

  

其次,对警察持枪的定位也直接反映到相关规范中,目前警察用枪的主要规范是公安部发布的《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和国务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关于持枪的规定大多强调原则,没有具体的实施操作细则,很多情况下都由警察自由裁量。

  

李元起表示,规范也包含着对警察持枪的职业保护。在规范并不完善,警察随时会由于持枪而面临各种追责可能性的情况下,警察往往会选择排斥枪支。“在以前的基层派出所,五六人要带一把枪巡逻,大家都不想拿,最后要以抓阄决定由谁带枪,谁带谁容易出事。相应规范出台明晰责任之后,警察才慢慢敢带枪了。”

  

再次,警察平时缺乏实战训练,“大城市的稍微好些,在基层有的警察一辈子没打过枪,一旦发生特殊情况,需要他们动枪,可能所有的技术要领都忘记了,训练不够,导致技术条件和要求不切实际。”

  

如何掏枪,怎么上弹,哪些时候可以开枪,哪些动作可以开枪,什么时候可以把当事人打伤,哪些情节可以击毙,执行什么类型活动需要持什么警械、武器等,都应该经过长时间的专业训练,现在社会越来越复杂,技术规定已经跟不上节奏。李元起举例,按照操作规范,警告几次后可以朝天鸣枪,如果还不能制止,就可以朝对象开枪,“但这些规定在实践中根本无法贯彻,看起来容易,操作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最后,规范警察持枪不只是枪支使用问题,也是公安综合现状的反映。以武器为例,全国各地情况差别很大,在很长时间内,警察所配备的武器各式各样,与军队没什么区别,直到近些年才开始配备警察专用枪支,如果法律硬性规定训练,并不切合实际。人员素质也各异,有的警察是大学毕业生,有的则是当地民众直接进入警察系统,没有接受过法律训练,由于基层派出所任务繁重,也不会接受系统训练。

  

在李元起看来,规范警察持枪有赖于警察法治的整体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基层民警开始配枪,社会形势越来越复杂,规范警察持枪的当务之急是,“警察的执法意识中一定要有一根弦,枪不是用来吓唬人的,而是用来维护秩序,在必要情况下制服犯罪的。同时,要进一步细化用枪规范,包括标准、用枪条件等。”■

  

(财新记者 周东旭 采写)

 

来源:财新网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