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里巴人
来源:法眼观察(fygc20140416)
作者赐稿,在此致谢!
见多了法官下海当律师,头一次见到知名律师“律师做够了,做法官是终极梦想”而从从容容上岸当法官的,现在至少法律共同体双方流动通道已经打通,从这个角度来说,得为商律师点个赞,让法院避免了吸引不了高精人才的尴尬。
但人家一来就是三级高级法官,让不少法官们愤愤不平,钱赚够也就算了,刚进法院门,自动入法官员额不说,级别一下还高出这么多,而自己劳累多年却不可得。原来所谓的法官入额先决条件的担任法官助理五年以上是对内不对外的。不过,也没啥好不平的,这就像高中考大学,一般人都只能参加高考统一考试,优秀人才可以保送,特殊人才特殊对待。而且人家毕竟是正宗的科班出身,过去的成绩摆在那里,非得让人家从书记员做起显然大材小用。再说,多少法院领导都是非法律专业官员空降,这样的情况都能一忍再忍,又怎么忍受不了律师当高级法官。
所以,我们应该敞开胸怀欢迎高端人才来充实法官队伍(人家三十九岁三级高级大法官,自己可能三十来岁还是三级初级法官助理,能说出这样的话也不容易),唯一担心的就是人来了,留的住吗?特殊人才进来的时候是特殊对待的,三十五岁的公务员年龄线破了,法官入额考试破了,如果人家要走,五年服务期的规定能不能破?(人家还没来就担心人家会走,好像有点操多了心)
相较于怎样将优秀律师吸收进法官队伍,巴人更想知道在法院内部能否建立恰当的人才培养及选拔体系,输血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而怎样造血才是法院长远高效、健康运转的关键。上升通道的狭窄恰恰是法官们面临的最大问题,老法官冲锋一线,承担了巨量的工作任务,可是绝大多数时候,法官们只是一张表格上的数据,上面写着收案数、结案数,却看不出是否优秀。即便能够突出优秀,也只意味着承担更多的责任,需要面对别人解决不了的疑难杂案。另一方面,年轻人成为法官的时间在拉长,司法改革的五年过渡期都还只能慢慢消化法官的员额问题,怎样合适地培养法官助理很难说已经摆上日程。
虽然对外招聘可能应着寥寥,但在法院内部通道尚且极不畅通的时候,却对外大开方便之门,难免伤法官士气。如果对法院内部优秀的法官不能予以同样的尊重与对待,而仅自得于法院依然具有吸引力,只会加速法官内部精英的流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有人选择进来,有人选择出去,对于各自走的路都应尊重,既然法官与律师的双方通道已经通畅,法院对那些兢兢业业辛苦多年,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的法官们,是不是可以多给与一点谅解?
法院永远具有独特的魅力,法律人都会被其吸引,所以当越来越多法律人选择远离的时候,法院应该更多地从自身找原因,是否是尘埃太多掩盖了原本的光芒。